2016年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2政治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2.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治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政治行动及其后果。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 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以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新制度主义”的大旗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流派,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3. 政治统治的强制方式
【答案】政治统治的强制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政治统治主体凭借自己掌握和控制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采取强力压迫、权利剥夺和分化瓦解等方式,以消除或者减轻其对于政治统治主体地位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威胁、危害和破坏。强治方式还包含着政治权力主体凭借政治权力的强制力,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进行的行为强制,比如限制行为自由、强制劳动等等。强治方式是政治统治本质的直接体现,也是政治权力的直接运用。对于政治统治的建立、维护、巩固和实施来说,强治方式的效用更多地体现在弱化对于政治统治主体力量、地位和统治秩序的危害力量方面。
4. 政治系统论
【答案】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确定的是系统与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
5. 国家
【答案】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
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国家具有以下特点:
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二、简答题
6. 政治权利的涵义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1)政治权利的涵义:
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定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 ①政治权利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政治权利之所以得以形成,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要求。
②政治权利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后盾力量。政治权利是由政治权力确认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资格,没有政治权力的确认,政治权利可能会是道德权利,但不会成为法定权利。
③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是社会力量关系的体现; 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法定资格,体现着作为社会力量的政治权力与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力量之间的关系。
④政治权利是法定的资格性规定。拥有政治权利的人有法定资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进行活动,主张共同利益,并且要求自己的主张和行为得到政治权力的保障。
(2)政治权利的特征:
①主体的相对个体性
政治权利属于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政治权利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相对共同利益意义上的社会个体的权利实现。一方面,政治权利是属于相对个体的权利; 另一方面,政治权利最终要落实为相对个体实现的权利。
②法定规范性
作为社会成员的法定政治资格,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规定着政治权力和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行为、从事政治活动和承担政治义务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因而具有规范性的特点。政治权利的规范是由政治权力的强制约束性转化来的法定资格,并且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因此它是一种强制性规范,这就使得它不同于以个人心理活动与社会习俗调节为主要方式的道德规范。
③权利主体的自主性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法定范围之内自由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资格,因而具有权利主体自主性的
特点。政治权利的自主性本质上是法定范围内社会成员政治意志的自由,它集中体现为政治权利拥有者选择政治活动及其方式、目的的自由,即在法定范围内从事或不从事政治活动,争取或不争取特定的政治目标以及采取或不采取特定方式进行这种活动的自由。
④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a.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不可分割而对应存在。特定政治权利主体的政治资格一经确认,就意味着该主体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同时确立。对于政治权力主体来说,特定政治权利主体的政治资格一经确认,既表明该权利主体具有政治权利,又表明政治权力具有承认和尊重该权利主体政治权利的义务; 对于其他政治权利主体来说,特定政治权利主体的政治资格一经确认,既表明该主体具有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其他政治权利主体具有承认和尊重该权利主体权利的义务。
b.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互为条件。政治义务是实现政治权利的基础,政治权利则是履行政治义务的前提。没有政治义务的政治权利,只是剥削阶级的政治特权; 而离开了政治权利的政治义务,只能是政治上的被压迫和被奴役。
c.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社会成员拥有多大的政治权利也就相应地承担着多大的政治义务,反之亦然。
d.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终指向都是共同利益的实现。
⑤自由价值性
政治权利内在的基本价值,是政治权利主体在法定范围内进行政治生活的自由。政治权利的自由价值,是共同利益的特定价值在政治权利主体法定资格上的体现; 也是政治权力多重职能性在政治权利资格上的转化体现。
7. 简述政党的主要特征。
【答案】政党的特征是指政党的基本特点,这些特征构成政党的要素。正是政党的这些特征,使它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区别开来。研究政党的特征,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政党这个特殊的政治团体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因而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并非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久存在。它服务于特定的阶级、阶级斗争,它存在于特定的国家形态,它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一部分人所组成。
政党一词,英文是Party ,有“一部分”的含义。它意味着政党是由阶级、阶层、集团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的。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说,阶级、阶层都可以称之为集团。集团划分的最基础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需求。
(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政党要发挥集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系统将本党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行动,以实现本党的奋斗目标。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很难组织和动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