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29历史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29历史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29历史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2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29历史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2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29历史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31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29历史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40
一、名词解释
1. 柜坊
【答案】柜坊是指唐代出现的专门经营货币和贵重物品保管业务的店铺。跟现在的银行要付给存款人利息不同,而柜坊则不仅不付息,存放者还要向柜坊缴纳租金。但柜坊的存在使得原来长安的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它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已出现。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早几百年。在唐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柜坊便在一些大城市兴起,其经营业务即代替客人保管钱物,向客人征收一定钱物的柜租,客人可以凭书帖或信物支付钱物的机构。此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徽率与祖率
【答案】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圆田术》注中,用割圆术证明了圆面积的精确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他首先从圆内接六边形开始割圆,每次边数倍增,算到192边形的面积,得到π=157/50=3.14,又算到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π=3927/1250=3.1416,称为“徽率”。南北朝时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的近似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祖冲之首创上下限的提法,将圆周率规定在这个界限间。并且他的圆周率精确值在当时世界遥遥领先,直到1000年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超过他。所以,国际上曾提议将“圆周率”定名为“祖率”。
3. 韩非
【答案】韩非,韩国人,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
,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从不同角度提出在《韩非子》一书中。法家的代表商鞅重“法”
加强君权的主张。而韩非认为,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法”是指成文法令。“术”是指国君操纵臣下的手段,“势”是指国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他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故他的思想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4. 党锢之祸
【答案】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桓帝时,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之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严重损害了东汉王朝的根基,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火亡埋下伏笔。
5. 张格尔叛乱
,在应该侵略者支【答案】张格尔叛乱是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至道光七年(1827年)
持下张格尔的民族分裂叛乱。大小和卓虽被镇压,但其后裔和少数叛乱分子并不甘心失败。1820年,逃亡浩罕国的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的直接支持下,潜入喀什噶尔,煽动维吾
,张格尔叛军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尔族上层发动了一次武装叛乱。道光六年(1826年)
英吉沙尔等城。英国侵略者也随之而入。清政府又派杨遇春等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在各族人民特别是在维吾尔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清军屡败叛军,并收复了嘻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失地。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清军俘获张格尔,叛乱被镇压下去,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阴谋破产。
6. 诸色户计
【答案】诸色户计是指元代的居民职业划分办法。元代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有数十种,如军、民、站、匠、盐、儒、僧、道等,称诸色户计。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得随意变动。其中军、站、盐、匠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国家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义务,赋役负担和待遇各不相同。
7. 中朝
【答案】中朝又称内朝是指汉武帝设立的中央决策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具体措施是汉武帝从亲信侍从近臣、贤良文学中选拔一批人才,授予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逐渐形成中朝。其在宫内办公,以尚书令为首。而外朝由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在宫外办公,成为执行机关。中朝的实行使中央官制制度化,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8. 五斗米道
【答案】五斗米道是道教派别之一,又称天师道。相传由道教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
,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后,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待曹操拜其为镇南《老子想尔注》
将军后,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 张道陵的四代孙张盛,义将传教的地区从青城山迁至龙虎山,至此道教开始向中国的东南地区发展。五斗米道是我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
9. 春秋三传
【答案】《春秋三传》是指《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
,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
,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谷梁传》《左传》
10.蔡侯纸
【答案】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后生产的纸张。两汉之际,人们开始用麻等植物纤维造纸。到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进一步改进造纸术,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用书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低成本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价格低廉且宜于书写。自此纸的使用逐渐推广,世称“蔡侯纸”。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由于其被列为四大发明之一,故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二、简答题
11.简要评述元、明、清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
【答案】(1)元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行省制度,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使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腹里”隶属中书省;宣政院管辖吐蕃,在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的形成是地方制度的一大变革。元代比前代直接管理着更大的边疆地区,行省制利于保持东北、西北等地和中原的一体化。元是第一个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朝代,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2)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撤销了行省名称的机构,把全国分为12个布政使司和南京直隶区;后改北平布政使司为北京,增云南、贵州两布政使司,共两直隶13布政使司,俗称两京13省。明在省一级改置承宣布政使管地方民、财两政,提刑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政,互不统属,各自直属皇帝。将原先实行全面管理的行省变成军、政、司法的三权分立,避免了地方官员的专权,使地方集权于中央。
(3)清在内地实行以督抚制为核心的地方行政体制。督抚在明朝是战时临时派出的虚衔,清将督抚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一省或两三省设总督一人,每省设巡抚一人,兼治文武,职权远远大于明朝的布政使。督抚由皇帝派遣,直接对皇帝个人负责,可控制辖区内的绿营兵,但无权管理八旗兵。同时财政、司法等衙门继续存在,牵制督抚。对龙兴之地东三省,清朝以盛京留守为中心,实行军区体制,设置黑龙江、吉林、奉天三将军,完全由八旗兵驻扎;将军是最高行政、军事长官。
(4)元的行省是中央权力的分寄,明、清两代是皇帝对地方进行削弱和分权,把地方行政、财政、司法、军事分给几个互不统属又各自直属中央的部门管理,彼此互相牵制,借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
12.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答案】唐太宗(627年~649年)
事家。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皇位。其在位期问,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改革各项政策,使社会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改革政权机构建设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