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832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目标效价
【答案】日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2.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日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一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①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②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③提出1种新的管理方法:④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⑤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3. 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行为的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过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意志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解析】这是第一版教材中的内容,虽然新版教材中己经删除,但这里再次考到了。大家可以作为补充知识了解一下。
4.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另外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是指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5. 同期控制
【答案】同期控制又称现场控制,是一种同步的、适时的控制,即通过对计划执行过程的直接检查和监督,随时检查和纠正实际与计划的偏差。其优点是: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就
马上予以纠正,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的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一次活动的质量。其缺点是:
①同期控制的效率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等的制约,不可能都采取同期控制; ②同期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同期控制,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科研、管理工作等,几乎无法进行现场控制;
③同期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卜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 组织设计是以_______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答案】组织结构安排
【解析】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组织选择的过程,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没有一个最优的组织设计方案,而是要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予以选择,组织设计结果直接影响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
二、简答题
7. 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答案】(1)计划的概念
①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②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有时用“计划工作”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因此,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并对选好的日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2)计划的性质
①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生存的价值和存在的使命。决策活动为组织确立了存在的使命和目标并且进行了实现方式的选择。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因此,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各项计划工作都必须有助于完成组织的目标。
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决策工作确立了组织生存的使命和目标,描绘了组织的未来,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的道路,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础。计划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日标实现。
③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但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的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广度都不同。计划工作的普遍性中蕴含着一定的秩序,这种秩序因组织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协作性。
④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可以用计划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在计划所要
完成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制定和实施计划的成本及其他连带成本来衡量效率。在衡量代价时,不仅用时间、金钱或者生产等来衡量,而且还要衡量个人和集体的满意程度。实现目标有许多途径,计划制定者必须从中选择尽可能好的方法,以最低的费用取得预期的成果,并保持较高的效率。计划工作强调协调和节约,其重大安排都要经过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使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合算。
8. 简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答案】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卜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正式结构形成的组织群体。而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和活动中,由于共同的感情、兴趣或观点而结成的非正式小团体。
(1)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主要有: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①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心理基础、习惯、行为力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的沟通和理解的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的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②非正式组织赋予正式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的非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
③促进信息沟通。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方式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沟通过程。
④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个人的价值偏好,因而,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
⑤维护个人完整人格。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性支配,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格偏离。非正式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个体自尊心、自主选择和人格整体感,能弥补正式组织的缺陷。
(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主要有:
①非正式组织的目标若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②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有些人虽然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但非正式组织的一致性可能要求小允许他冒尖,从而使个人才智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小能增加对组织的贡献,这样便会影响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
③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这并不是因为所有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不希望改革,而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人害怕变革会改变非正式组织赖以生存的正式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