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MPACC)会计学、管理学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目标
【答案】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期间想达到的最终成果。一个完整的目标,首先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其次,目标应当是可以度量的,通常可以用一个或者是一组数量指标来表示。
日标的特点:①组织的目标是一个层级体系; ②组织的日标要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 ③目标是多样的。
目标一旦明确,管理人员就必须完成两项工作:①通过计划工作将目标分解; ②协调统一,使企业组织的各种愿望尽可能地与所明确的目标统一起来。
目标的性质:①目标的层次性; ②目标网络; ③目标的多样性; ④目标的可考核性; ⑤目标的可接受性; ⑥日标的挑战性:⑦目标的信息反馈性。
2.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组织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一歌、)一训、j 一规、)一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是组织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发展规划的综合体现,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石。
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3. 质量控制的演进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答案】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解析】质量控制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质量检查;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加强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
4.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业绩表现进行考察评价。组织中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经营业绩。因而,必须定期对组织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以便作出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方面:①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②为组织的人力资源
规划提供依据; ③促进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5. 领导力格理论
【答案】领导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倡导的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领导方式有多种,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 理论为依据强调监督,或者以Y 理论为依据强调信任与激励。该理论设计了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从而生成了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6.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①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②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二、简答题
7. 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如何?
【答案】组织设计者一般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
(1)职务设计与分析。职务设计与分析是组织设计的最基础工作。职务设计是在目标活动逐步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确定组织内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所需的职务类别和数量,分析担任每个职务的人员应负的责任,应具备的素质。
(2)部门划分。根据各个职务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的性质以及职务间的相互关系,依照一定的原则,可以将各个职务组合成被称为“部门”的管理单位。
(3)结构的形成。职务设计和部门划分是根据工作要求来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组织内外能够获取的现有人力资源,对初步设计的部门和职务进行调整,并平衡各部门、各职务的工作量,以使组织机构合理。如果再次分析的结果证明初步设计是合理的,那么剩下的任务便是根据各自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规定各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以及义务关系,使各管理部门和职务形成一个严密的网络。
8. 人类的需要有何特征?
【答案】(1)需要的多样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 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存在着好几种程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
(2)需要的层次性。马斯洛认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低一层次
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3)需要的潜在性。需要的潜在性是决定需要是否迫切的原因之一。人们在一生中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这些需要并非随时随地全部被他们的主体所感知、所认识。有许多需要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的。只是到了一定时刻,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才发现、才感觉到这些需要。
(4)需要的可变性。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迫切性,从而需要的层次结构是可以改变的。
9. 请评价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
【答案】亨利·法约尔是“一般管理理论”或“组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该理论主要解释管理者的工作是什么以及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思想由哪些要素构成。具体而言,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有:
(1)企业的工作与人员能力结构
法约尔认为,企业里所发生的所有行为都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类:
①技术性的工作一一生产、制造;
②商业性的工作一一采购、销售和交换;
③财务性的工作一一资金的取得与控制;
④会计性的工作一一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
⑤安全性的工作一一商品及人员的保护;
⑥管理性的工作一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法约尔对这六大类工作分析之后发现,对基层工人或其他人员主要要求其具有技术能力。随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在降低,而管理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 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就显得越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相对减少。
(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把整个企业经营活动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在这六项活动中,管理活动居于核心地位。法约尔还指出,管理活动包括五种职能,具体如下:
①计划。指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②组织。指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它包括有关组织结构、活动和相互关系的规章制度,以及职工的招募、评价和训练;
③指挥。指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即对下属活动的指导;
④协调。指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⑤控制。指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管理的这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经理或领导人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其他工作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