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621公共管理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2.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

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3. 优序图分析

【答案】优序图分析是指一种用矩阵图示的办法分析各因素(条件)对目标(项日成败、服务质量)的重要程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即把那些复杂的比较与选择方案问题,转化成两两比较,以便于分析。

4. 政策创新与传播框架

【答案】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

(1)内部决定模型。该模型假设,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认为职能部门创新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特性。

(2)传播模型。与内部决定模型相反,传播模型则认为政策创新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把一个地方政府采纳的某项政策视为模仿其他地方政府先前采纳的政策。

5. 结构优良问题

【答案】结构优良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人员和在少数几个方案中进行政策选择的问题。结构优良问题的效用(价值)反映目标的一致性,这些目标是按决策者的喜好顺序排列。每种选择的结果要么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要么在可接受的可能的错误范围内。这类问题的原型是完全可由计算机处理的决策问题,所有政策备选方案的结果都可预先加以规划。在公共机构中存在的相对低层次的操作性问题中有一些例子可以对结构优良的问题加以说明。

6. 描述统计

【答案】统计方法一般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用归纳性的数值来概括一组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统计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总体特征时,或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描述统计是大量存在的。

7. 精英决策

【答案】精英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分为两个阶层一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精英分析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因此精英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8. 战略管理

【答案】战略管理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或科学。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的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即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又关注经验、判断、感觉和直觉对于制定政策的作用。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组织应该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以便作出必要的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从他人的或外在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

9. 效用分析

【答案】效用分析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利用效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

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决策的方一法。在一般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方一案的选择通常是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货币收益值的大小,然后选择其中的较大者为最佳方案。但在许多场合,情况井不是这样,最佳方案的选择往往因决策者的价值判断不同而异。在不同风险的情况下,对同等收益,决策可能不同; 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小同,其决策也将小同。

10.价值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指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政府所做的往往是社会的公共事业,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研究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突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追求着某种价值目标。价值目标越大,越是同活动主体的需要相一致,人们所激发的潜能也越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离开了导向,就失去了政策存在的意义。

二、简答题

11.渐进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合理性。

【答案】(1)渐进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实践活动,而不是追求远大的目标。决策的手段是从试错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对所有可能的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决策者考虑的仅仅是」些熟悉的恰当选择,当他们发现一个可接受的方案时,就会停止寻求这个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被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以往的政策、惯例基础上制定新政策,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渐进决策模型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按部就班原则、积少成多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

②渐进决策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一个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利的决策者的讨价还价和妥协起着主导的作用,最终达到的决策在实践中便具有十分的可行性。林德布洛姆总结到,渐进决策模型由下列“相互支持的简化和集中战略”组成:

a. 分析局限于少数比较熟悉的政策方案,它们与现实的方案仅有着细小的差别;

b. 分析连结政策目标价值和问题的经验层面(即不需要明确区分价值与紧跟其后的实现价值的手段);

c. 分析更多地关注于补救缺陷而不是追求正面的目标;

d. 分析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e. 分析只能发现某一个方案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的重要可能结果;

f. 政策过程中许多参与者的存在使分析工作分裂化(每个参与者都只注意到整体问题的一小部分)。

③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无法大幅度地改变现状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a. 讨价还价的活动需要各方参与者共同对有限资源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