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贯众地下部分总黄酮的提取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贯众,总黄酮,抗氧化,降血糖

  摘要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属Cyrtomium多年生草本植物。贯众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药用贯众原植物的一种。本文对超声波法提取贯众地下部分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测定了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了乙酸乙酯相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为贯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及料液比对贯众地下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得出贯众地下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40(g/mL)。在此条件下得出的总黄酮提取率为1.34%。其中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主次关系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
(2)对贯众地下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其中乙酸乙酯相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52.97%,水饱和正丁醇次之,为16.06%,氯仿相和水相总黄酮含量较少,分别为6.19%和4.28%。以清除DPPH·能力、Fe3+还原力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的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不同极性部位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相>水饱和正丁醇相>水相>氯仿相>BHT。当浓度≤0.4mg/mL时,不同极性部位对Fe3+还原能力的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相>水饱和正丁醇相>水相>BHT>氯仿相。

(3)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法建造糖尿病小鼠模型,通过测定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研究贯众地下部分乙酸乙酯相(总黄酮含量52.97%)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贯众地下部分乙酸乙酯相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脂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