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际距离
【答案】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交往接触时所保持的相互间的客观距离。其类型包括亲密距离、亲近距离、交际距离、大众距离等。其影响因素包括:交往双方的相近性、个性互补性、外貌和个性品质的吸引力、个人能力专长、交往的频率、性别、交往的环境等。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之间的情感倾向性和行为倾向性,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双方的亲密程度,可以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测量。霍尔(E.T.Hall )把各种交往距离用英尺加以表示。
2.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以其信念、态度及价值观念作为评价、规范自身及他人行为标准的群体。它是个体思想行为的参照系统,由美国心理学家海曼最早提出。个体常采用该群体的规范和价值标准作为自己态度与信念的基础和行动标准。参照群体可以是个体所属的家庭、学校、宗教及经济等群体,也可以是他不属于的或想象中的群体。它对个体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于有负面影响的参照群体,个体不但不认同,还要以该团体的价值、
态度作为警惕与激励因素。每个人都有他的参照群体,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它的影响下完成的。
3. 去个性化
【答案】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因丧失个性特征、自我理性和责任意识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无理智状态。此概念由费斯廷杰于1952年提出。它可使人处于个性化状态的原因有:①匿名性。在临时聚成的群体中,个人的身份特征不为他人所知,行为上的约束力减少。②责任感丧失。在集群情境下,个人往往把行为后果推卸到群体身上,不像平日单独行动时那样考虑自己的责任。③情绪感染。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表现出与其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④极端自我卷入后暂时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于外界事物。⑤药物、酒精或催眠等。
4.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答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指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会更加牢固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为:按照认知不协调理论,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増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当选择是强迫的时候,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因此,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欢。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自己选择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自由选择的
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
5. 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A. 刻板印象
B. 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答案】BC
【解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6. 竞争的社会功能包括( )。
A. 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B. 直接导致人们创造力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市场的繁荣
C. 鉴别人才
D. 保护人才
【答案】ABCD
7. 依从诱导策略有( )。
A. 登门槛效应
B. 低球技术
C. 留面子效应
D. 过度理由效应
【答案】ABCD
【解析】常见的依从诱导策略有:登门槛效应、低球技术、留面子效应、过度理由效应和最低要求启动策略。
8. 应激生活事件与随后发生的疾病之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拉赫认为这个过程包括( )。
A. 过去的经验
B. 心理防御能力
C. 生理反应
D. 应对能力及疾病行为
【答案】ABCD
9. 侵犯的构成,主要有( )方面的因素。
A. 破坏道德规范
B. 伤害行为
C. 侵犯动机
D. 社会评价
【答案】BCD
10.社会认知论范畴的理论很多,具体理论包括( )。
A. 勒温的场论
B. 谢里夫的社会规范理论
C. 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
D.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
【答案】ABC
【解析】社会认知论包括:勒温的场论、谢里夫的社会规范理论、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归因理论、认知一致与认知不协调理论、参照群体理论、隐含人格理论等。
11.在下列哪种情况时适合使用合作学习( )。
A. 当班级需要发展一种和谐的共同信念(集体为个人,个人为集体)时
B. 当学生在学业上处于危机之中时
C. 当教师想帮助那些“主流”的学生时
D. 当学生在学业上常常为自卑而痛苦时
【答案】ABCD
12.利他行为的特征有( )。
A. 自愿性
B. 利他性
C. 损失性
D. 无偿性
【答案】ABCD
【解析】利他行为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利他行为主要有四个特征:自愿性,利他行为是自觉自愿,不受外界压迫的;利他性,有利于他人是利他行为的惟一目的;无偿性,利他行为不期望任何外部的酬赏,也不期望日后的报答:损失性,对于利他者来说具有损失性,在精力、金钱、时间等方面会蒙受损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13.下列哪些选项是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表现?( )
A. 合理化
B. 从众压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