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1植物学或动物学或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生孢子。

【答案】分生孢子是一类在真菌特化的产孢子细胞上形成的不运动孢子,形态多样,数量众多,是多数真菌的无性繁殖体。它的特征是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形态学指标。

2. 模式微生物。

【答案】模式微生物是指被人们用来当作模式或者说当作典型来研究的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3. Glycolysis

【答案】Glycolysis 即糖酵解,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它以一分子的葡萄糖为底物,经约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

4.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amino acid heterotrophs)。

作氮源的微生物。

5. 转座因子。

【答案】转座因子是指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 序列。

6. rhizoid

【答案】rhizoid 即假根,是根霉属菌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7. 连续培养。

【答案】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8. 水体自净作用。

【答案】水体自净作用是指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体中的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例如好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等的吞噬作用,噬菌体对宿主的裂解作用,

第 2 页,共 23 页 和2分子ATP 的过程。 【答案】氨基酸异养型生物(amino acid heterotrophs )是指凡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

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凝胶物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作用等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二、简答题

9. 蓝细菌是一类放氧性光合生物,又是一类固氮菌,说明其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

【答案】蓝细菌的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如下。

(1)异形胞的保护方式:

①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异形胞外有一层较厚的外膜,具有阻止氧气进入细胞的屏障作用; ②异形胞内缺少光合系统加上脱氢酶和氢化酶的活性很高,使异形胞维持很强的还原态; ③异形胞以很强的呼吸作用,可以消耗过多的氧并产生对固氮必需的ATP 。

(2)非异形胞的保护方式:

①时间上的分隔保护,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固氮作用; ②群体细胞中的某些细胞失去光反应中心而进行固氮作用;

③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来除去有毒氧化物。

10.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 )? 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

【答案】(1)单细胞蛋白质(SCP )是从藻类、细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中所提取的蛋白质。

(2)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的原因是:

①它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作为菌种,如酵母或细菌于正烷烃类(n-alkane )中培养而成;

②酵母菌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氨基酸组分齐全;

③利用原料广,能利用各种糖类,可就地取材;

④对营养要求简单;

⑤可连续发酵;

⑥生产速率高,酵母菌的倍增时间较短,因此多用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SCP )。

11.试比较循环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区别。

【答案】循环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区别如下。

(1)二者存在的微生物不同:①循环光合磷酸化只存在于一些厌氧光合细菌中;②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普遍存在于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中。

(2)电子传递途径不同:①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电子传递方式属于循环方式;②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属于非循环式。

(3)二者对氧要求不同:①循环光合磷酸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不产生氧;②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产生氧。

(4)产能和产还原力的方式不同:①循环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和产还原力分别进行;②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和产还原力同时进行。

(5)氢供体不同:①循环光合磷酸化的氢供体为

第 3 页,共 23 页 等无机物,②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氢

供体为

12.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答案】当一个细菌进入机体时:

(1)首先受到生理屏障的阻挡,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2)补体激活的溶细胞作用与吞噬细胞及NK 细胞的杀灭;

(3)激活B 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ADCC 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等;

(4)激活T 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包括CVTL 的直接杀伤及TD 分泌CK 引起的以巨噬细胞为主,包括CTL 、NK 、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聚集、细胞与CK 共同造成的免疫炎症。最终将细菌清除。

13.叙述营养缺陷型的筛选过程,并指出浓缩学养缺陷型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答案】(1)营养缺陷型的筛选过程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2)浓缩学养缺陷型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如下:

①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通过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以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从而达到了“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

在抗生素法中,青霉素法主要适用于细菌。其原理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因而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细菌,但不能杀死处于休止状态的细菌。如果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就可淘汰大部分生长繁殖活跃的野生型细胞,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细胞的目的。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留醇作用,从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因为它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或霉菌,所以也可用于淘汰相应的野生型菌株和“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

②菌丝过滤法适用于丝状生长的真菌或放线菌。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因此,将诱变剂处理后的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擦镜纸等合适滤纸过滤。如此重复数次后,就可去除大部分野生型个体,同样也就达到了“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

14.何谓五界系统?它有何优缺点?

【答案】(1)五界系统的定义:

五界系统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以及原核生物界。它是R.H.Whittaker 于1969年提出的。

(2五界系统的优点:

五界学说,以纵向显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的三大进化阶段,

第 4 页,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