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857综合考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诠》
【答案】《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的一部虚词词典。按语法词类来分析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及特殊用法。体例是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共收字五百以上。通俗易懂。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
2. 四声
【答案】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己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3. 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4. 六书
【答案】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例如:
(1)象形:木、日。
(2)指事:本、末。
(3)形声:徒、芳。
(4)会意:森、相。
(5)转注:“考”“老”相授。
(6)假借:锯类工具“我”假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我”。
5. 經典釋文
【答案】经典释文是由唐代陆德明所著的一本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6.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它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孳乳现象,即古汉语中有些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项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的现象。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7.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8. 使动用法
【答案】使动用法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特殊用法,具体如下: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并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2)形容词用如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君子正其衣冠”。“正”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其衣冠正。
(3)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非常少见,如“文王以白里之壤而臣诸侯”中“臣”是使动用法。意为“使……称臣”。
二、翻译
9. 先标点后翻译。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天道与性不可得而闻也己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蔑由
也己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答案】(1)标点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天道与性,不可得而闻也己。”颜渊唱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吾何执? 执御乎? 执射乎? 吾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2)译文
子贡说:“老师的学识文作广为人知,老师讲到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颜渊感慨地长叹一声说:“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觉得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是觉得其坚实深厚。前后左右,无不是道,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他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力,我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也想追赶上他,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伟大的孔子啊,他博学多才却没有专长。”孔子听这话后说:“我要专于什么呢? 是专于驾车? 还是专于射箭? 我看还是专于驾车吧。”子牢说:“老师曾说:‘我没有被世所用,所用才学会了这般众多的技艺’。”
10.为以下古文加标点并将之翻译为现代白话文。
(1)断句并标点。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俊颧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舆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襄带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2)译文。
【答案】(1)标点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畏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俊,颧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舆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襄带甲百為,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2)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替你在前面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