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2.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3. 返回联系

【答案】返回联系,又称反馈环节,指当刺激(输入)作用于感受器之后,神经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中枢,再沿传出神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效应器的活动情况又作为刺激信急(输入)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大脑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4.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答案】而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而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是艾克曼等人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而部运动的综合系统,是迄今为Ih :最为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以而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而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5.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6.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

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7.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8.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9.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10.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二、论述题

11.概述意志的品质。

【答案】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而,就是人的意志品质。意志的个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意志的品质方面,意志的品主要包括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和意志的自制性。

(1)独立性

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首先,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周围人们的意见于不顾,而一意孤行。独立性是和理智地分析吸收周围人们的合理意见相联系的。

其次,受暗示性与独立性相反,是一种不好的意志品质。受暗示性表现为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他们的行动不是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出发,而是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2)果断性

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是非真伪。这是他们能够迅速采取决策的根本原因。

果断性与草率不同。果断性能导致行动成功,而草率是以行动的冲动性、鲁莽为特征,往往导致行动失败。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有这种品质的人,在决策时常常犹豫不决,冲突和动机斗争没完没了; 在执行决定时,常出现动摇,拖延时间,怀疑自己的决定等。

(3)坚定性

坚定性也叫顽强性。它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诀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具有坚定性的人,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坚定性的表现。这种人具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并且能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

坚定性不同于执拗。后者以行动的盲目性为特征。执拗的人不能正视现实,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灵活地采取对策,也不能放弃那些明显不合理的决定。坚定性是和独立性相联系的,具有独立性的人不易为环境的因素所动摇; 而执拗是和武断、受暗示相联系的。

(4)自制力

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在采取决定时,自制力表现为能够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决策,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所左右; 在执行决定时,则表现为克服各种内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自制力还表现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调节,例如,在必要时能抑制激情、暴怒、愤慨、失望等。

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 后者在行动时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12.评述SPI 理论。

Tulving (1995)【答案】近年来在记忆的研究中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概念: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

提出的SPI 理论,就是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

(1)根据记忆研究中己有的成果,SPI 理论假定,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这5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它们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2)该理论还包括如下假定:

,即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一个系统①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serials ,S )

的输出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信息在前一个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