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642表演艺术基础理论[专业硕士]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中世纪奥尔加农的发展阶段分别为_____、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_____和有量奥尔加农。
【答案】平行奥尔加农; 华丽(花唱)奥尔加农
【解析】中世纪奥尔加农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阶段,可分为4种类型: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华丽(花唱)奥尔加农和有量奥尔加农。
2. 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大约公元10世纪,是以_____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_____。
【答案】格里高利圣咏(素歌); 五度或四度; 奥尔加农
【解析】奥尔加农是西方最早的产生于约公元10世纪的复调音乐,以格里高利圣咏(亦称素歌)为固定调,对位声部一般由训练有素的独唱者担任。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或下方附加一个五度或四度的声部,构成二声部音乐。
3. 肇始于中世纪早期的受难曲发展到17~18世纪,其音乐受到同时期声乐体裁_____的影响,这个时期受难曲的登峰造极之作是巴赫的《_____》。
【答案】清唱剧,马太受难曲
【解析】受难曲是大型声乐曲,以四福音书中记载的主耶稣受难的过程为内容。最早(的受难曲以格里高利圣咏组成,用戏剧形式演出。到了17~18世纪,其音乐受到同时期声乐体裁清唱剧的影响。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这一时期受难曲的登峰造极之作,共分为78首分曲,真实地再现了耶稣被犹太出卖、被捕、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
4. 古希腊时期由诗人和着里尔琴演唱的自创诗歌称为_____。
【答案】抒情诗
【解析】古希腊抒情诗是由诗人和着里尔琴演唱的自创诗歌,适合于抒发个人情感。其包括多种题材,主要分为双行体诗、讽刺诗、琴歌和牧歌,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5. 前古典时期,德国作曲家_____和意大利作曲家_____的古钢琴奏鸣曲,代表了这一时期独奏键盘奏鸣曲的发展高峰。
【答案】巴赫,斯卡拉第
【解析】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发展围绕着小提琴而展开,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随着钢琴的改良和演变和音乐社会功能的扩大,键盘乐器奏鸣曲尤其是钢琴逐渐开始兴起并发展。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对于古典奏鸣曲式的确立却具有重要意义。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第的作品也代表了这
一时期独奏键盘奏鸣曲的发展高峰。
6. 14世纪“新艺术”的音乐成就集中体现在新体裁等_____的结构原则中,在这种体裁的定旋律声部,固定旋律组“克勒”和重复节奏型“塔列亚”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结合。
【答案】节奏经文歌
【解析】14世纪作曲家为了保证丰富和变化多端的音乐具有统一的理性基础,创造了等节奏经文歌的结构原则。克勒与塔里相结合,并以各种不同的变化方式灵活运用构成了等节奏技术的基本内容。
7. 海顿创作了_____首交响曲和_____首弦乐四重奏,为他赢得“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称号。
【答案】108; 68
【解析】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是奥地利作曲家,他常被世人称作“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最重要的贡献是104部交响曲和84首四重奏,在这两个领域里集中体现出他那永不停歇的探求精神。
8. 19世纪法国特有的歌剧样式“大歌剧”风靡全欧,使得巴黎成为当时欧洲的歌剧中心。作曲家奥柏创作的《_____》最早为这种歌剧写作树立典范,作曲家梅耶比尔写作的歌剧《恶魔罗勃》达到了这种歌剧的顶峰。还有阿列维创作的《_____》、罗西尼创作的《_____》、瓦格纳创作的《黎恩济》和威尔第创作的《阿依达》都属于这种歌剧样式。
【答案】波尔蒂奇的哑女; 犹太女; 威廉·退尔
【解析】大歌剧一词原指巴黎歌剧院及在该剧院上演的作品,后专指19世纪法国特有的风格宏伟壮丽的歌剧。大歌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特别是延续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题材。代表作有奥柏的《波尔蒂奇的哑女》、梅耶比尔的《恶魔罗勃》、阿列维的《犹太女》、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阿依达》。《波尔蒂奇的哑女》创立了大歌剧的模式,最早为这种歌剧写作树立典范。
9. 古希腊时期的颂歌皆为_____形式,分为太阳神颂歌和_____两种,后者在公元前6世纪发展为戏剧形式悲剧。
【答案】合唱; 酒神颂歌
【解析】古希腊时期的颂歌皆为合唱形式,分为太阳神颂歌和酒神颂歌两种。公元前6世纪末,从雅典的酒神颂歌合唱中逐渐发展出古希腊悲剧。
10. 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代表作有取材于歌德名著的《_____》和取材于莎士比亚名著的《_____》。
【答案】浮士德; 罗密欧与朱丽叶
【解析】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代表作有《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取材于歌德的同名著作,采用原著的第一部,写成爱情悲剧,以宗教的解脱为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
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同名著作。
二、名词解释
11.《水上音乐》
【答案】巴洛克作曲家亨德尔于1717年为泰晤士河上的一次皇室巡游而作的管弦乐组曲,共约20曲,出版,现代常见版本为爱尔兰作曲家哈蒂于1922年改编成的6首乐队组曲版,包括有著名的咏叹调、等乐章。
12.巴黎圣母院乐派
【答案】巴黎圣母院是12~13世纪欧洲教堂音乐的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使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巴黎圣
,后者则有“最杰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
出的迪斯康斯作曲家”的美誉。
13.《前奏曲》
【答案】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作品构思受到法国诗人拉马丁的合唱《四元素》序曲改编而成,乐曲表达了“人生是死亡的前奏曲”这一主旨,了“主题变形”手法,乐曲各主题皆变形自引子中的“疑问动机”。《诗的冥想》启发而作,音乐根据采用奏鸣曲式写作,并集中体现
14.《鳟鱼》
【答案】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用变化分节歌的形式叙述了河中鳟鱼被渔夫用计捉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鳟鱼命运的同情,作曲家惟妙惟肖地以流畅的钢琴伴奏塑造了在水中悠然游动的鳍鱼形象。该曲主题后来被引入《鳟鱼五重奏》的第四乐章。
15.弥撒曲
【答案】天主教感恩祭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有形式完备的“大弥撒”、规模较小的“小弥撒”和哀悼死者的“安魂弥撒”等类型。4世纪时己运用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用拉丁文演唱单声部的素歌。8世纪时弥撒音乐开始有“常规”和“专用”之分,11~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以
13世纪以后则转向,“专用弥撒”旋律为基础谱写复调弥撒曲,“常规弥撒”自1364年马肖的《圣
母弥撒曲》开始,弥撒曲的形式固定为由五项常规弥撒构成的套曲。
15~18世纪是复调常规弥撒曲发展的高峰时期,囊括了最前沿的作曲技法,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模拟弥撒”等类型,每一位教会音乐家都以此为核心体裁进行创作,涌现大量弥撒曲作品,拥有104部弥撒曲的帕莱斯特里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多产的弥撒曲作曲家,巴赫的《b 小调弥撒》则是典型的18世纪“清唱剧弥撒”的巨作。19~20世纪创作弥撒曲的代表作曲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布鲁克纳、斯特拉文斯基和布里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