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 )。

A. 张之洞的《劝学篇》

B. 康有为的《大同书》

C. 梁启超的《变法通则》

D. 严复的《救亡决论》

【答案】C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解析】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

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白岩捍高动和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另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成: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第三种,就是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学业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3.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活动,到某小学开展了分时段分项目课堂教学的系统观察。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

A. 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 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 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 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C

4.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 人格素养

B. 学科专业素养

C. 教育专业素养

D. 职业素养

【答案】C

5. 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法可分( )

A. 现象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科学研究

B. 事实归纳法,理论研究和实质研究

C. 完全归纳法,简单研究和科学研究

D. 完全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简单研究

【答案】B

6.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 教学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育目的

D. 教学目标

【答案】B

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 )

A. 马卡连柯

B. 赞科夫

C. 巴班斯基

D. 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8.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

A. 常规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

【答案】D

9.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 人口环境

B. 自然环境

C. 政治制度

D. 社会生产

【答案】D

1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答案】D

二、辨析题

11.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完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对教育决定作用的表现: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它的政权力量来颁布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规定教育的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控制教育的经费,按照他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去教育受教育者,通过这些手段,把教育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以及

谁有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都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③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什么样的政治、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2)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是有两面性的

①促进作用: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当政治局势和统治阶级的方针、政策适应教育发展的时候,那么,政治对教育就起了促进的作用。

②阻碍作用:如果政治局势和统治阶级的方针政策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那么,它就会在教育阶级性质、教育目的、制度和内容等方面对教育进行影响,从而阻碍教育的发展。

因此,认为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完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说法是不正确、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