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选题
1.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
A. 精英化阶段
B. 大众化阶段
C. 普及化阶段
D. 全民化阶段
【答案】B
【解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1970年和1971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马丁·特罗教授在《从大众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化》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2. 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 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 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答案】A
【解析】教育独立性是相对的,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即教育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
3.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 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考查。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课程评价观强调的是行为
目标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可判断教学效果。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一定的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又叫做CIPP 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旨在提示计划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改进课程计划的依据。
4.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
【答案】D
5.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答案】C
6.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根据问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定数强化)是指当个体的行为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才能得到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变数强化)是指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定
时强化)是指行为在前一次强化之后,需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后再次发生才给予强化。这是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的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变时强化)是指每次给予强化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在间歇强化程式中,相比固定强化力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而言,可变强化方式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要慢。
7.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
A. 常规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
【答案】D
8.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②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③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9.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
A. 教育与生活
B. 教育与经济
C. 教育与政治
D 教育与生产劳动
【答案】D
10.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主张传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倡发现学习的是( )。
A. 改造主义教育
B. 要素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