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发布
【答案】新闻发布是指组织由新闻发言人或相关人员用口语形式向新闻媒体报告或发布组织自身希望社会各界公众了解知晓的信息,它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新闻发布会,又叫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传播各类信息的最好形式之一。通过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各新闻媒体记者,有关信息将会经大众传播媒体迅速地扩散和放大到全社会。与任何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一样,开好新闻发布会必须做好事先的准各工作和各种应变措施。
2. 网络礼仪
【答案】网络礼仪是指针对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礼节规范,尤其是在新闻组里。网络礼仪不仅要求在讨论中行为要文明,而且还特别根据网络论坛电子信息的特点订立一些指导原则。例如,网络礼仪建议人们使用简单的文本格式,因为复杂花哨的格式并非都能在每个读者的电脑上显示出来。通常情况下,如果你违反了某条网络礼仪,其他网络用户会强烈地提出抗议,以此来要求人人都遵守网络礼仪。对于普通网民来说,遵循网络礼仪是一个网络社会成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专业公关人员更应该做遵守网络礼仪的表率。
3. 瞬时印象
【答案】瞬时印象是指人们在不经意或偶尔接触到某个客体对象时,在刹那间所感受到的心理刺激。从技术角度上看,瞬时印象既包含了心理因素,又是一个美学概念。“瞬时印象”的调动手段很多,有色彩对比、艺术造型、空问排列、格调和意境的层次等。从这个角度说,橱窗陈列需要有相当的美工基础的制作技术。
4. 公共关系的A 到Z
【答案】弗兰克·詹夫金斯的《实用公共关系学》一书列举出的公共关系机构的工作26项,这26项工作正好可用从A 到Z 的26个英文字母来标数,因而被称为“公共关系的A 到Z" 。这26项细致的列举可概括为七个方面,即:举办或参加专题活动; 对外联络协调工作; 编辑出版工作; 调研工作; 礼宾接待工作; 参与组织的决策; 对内协调工作。
5. 口语传播
【答案】口语传播是人际交往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指传播者(即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即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或沟通、
劝说活动。口语传播通常采取面对面的方式。
6. 公众
【答案】公众是指仟何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具有四个基本特性:①公众的同质性,是指公众成员的“同质”或“同质程度”; ②公众的相关性,是指公众与组织之间的“相关”或“相关程度”; ③公众的特定性,公共关系学里所说的公众必须是特定的; ④公众的可变性。由于组织的运行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作为工作对象的公众也必然处在变化中。
7. 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
【答案】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是指组织为实现特定的公共关系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较为大型的传播活动。这种大型的传播活动,与一般大众传播活动相比,尽管有相似的形式,但目的不同。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包含大众传播的一般特点,还包括形式的整合性、内容的整合性等特点。
8. 公共关系
【答案】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包含四个组成部分:①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 ②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 ③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交流、沟通、劝说过程; ④公共关系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必须在“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进行。
9. 公共关系机构的微观设置
【答案】公共关系机构的微观设置模式是指公共关系机构的内部结构,即公共关系机构的内部设置。一般说,公共关系机构的微观设置模式是根据组织的规模大小来设定的。大型组织的公共关系机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公共关系机构负责人、主要的关系部门和职能部门、各业务科以及各作业股; 中型组织的公共关系机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公共关系机构负责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业务科; 小型组织的公共关系机构一般只有两个层次:公共关系机构负责人和具体办事人员。
二、简答题
10.简述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
【答案】文字传播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交流形式,其技巧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运用信息刺激受者以期引起受者的注意并取得效果的问题。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1)注意文字内容的刺激度。一般而言,文字表达越新鲜和越浓缩,便越易引起受者的注意。新闻工作者常常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花费很大的工夫,这种功夫历来被称作是新闻写作的“点睛”之笔,其对传播效果的作用不可小觑。
(2)注意文字形式的对比度。文字总是通过一定的排列形式出现的,这种排列形式对受者的注意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报纸上的通栏标题,虚实结合的版面处理,字号字体不同的印刷符号,
以及红头文件等,都是要加强文字形式的对比度。
(3)注意文字出现的重复度。当同一内容无论以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重复出现时,它往往会在受众中间引起注意,如文字‘旧号”的反复出现会在公众中引起巨大的心理反响。同一句广告语的不断再现,也是对这种文字传播技巧的积极运用。此外,重复应当有限度,应以宣传是否已引起广大公众注意为准,这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来核实。无休止的重复,有时会使公众感到厌烦,从而产生负效果。
(4)注意文字结构的变换性。有时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字结构来表达,但不同的文字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文字传播效果,所以有时要变换文字结构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上述几个要点只是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此外,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还应包括文字的简练度、精确度,版面安排的美观度、实用度等。
11.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答案】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从大的力一面说,包括组织形象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和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
(1)组织形象调查
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①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是指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形象目标,它是一个组织开展公关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方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a. 了解组织决策层的目标和期望。
b. 调查组织员工的期待和评价。
c. 分析组织的现状和基本条件。
②组织实际形象调查。在开展对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的同时,要犷解外部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了解了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才能比较两者差距,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公众对组织形象的期望。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a. 公众分布分析。
b. 形象地位测量。
c. 形象因素分析。
③寻找组织形象差距。就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的“形象差距”,这就是制定公共关系目标的前提。如何通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去弥补或缩小这种差距,便形成公共关系目标了。
(2)社会环境调查
公共关系工作目标还包含着如何使组织与它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从环境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地把握对组织有利的机会和不利的威胁,使组织与环境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以求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此还要广泛收集一切同组织有关的社会环境信息。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