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62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关于话题,正确的表述有( )。
A. 话题是有定的
B. 话题可用虚词或句子中特定的位置来标记
C. 话题是说话者选择的传递信息的基点
D. 话题一定是施事
E. 句法上,话题总是跟谓语动词有密切关系
【答案】AB
【解析】句子的“话题”是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都是有定的。话题的句法表现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专门的虚词来标记,一种是用句子中特定的位置来标记。话题和施事、主语都落到句子同一个成分上的情况比较多,但是也有很多情况下两者不一致。“信息的基点”是指说话者向受话者说话,一定是要向他传达一定的信息,这个信息一定是关于某个实体(包括特定的时间、空间)的信息。
2. 汉语中“他”和“她”的不同,所涉及的对立是( )。
A. 性的区别
B 数的区别
C. 格的区别
D. 书写形式的区别
【答案】D
【解析】汉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所以严格地说,汉语没有语法范畴。
A 项,“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
B 项,“数”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
C 项,“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3. 以下不属于中国“小学”范畴的是( )
A. 文字
B 音韵
C. 语法
D 训话
【答案】C
【解析】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
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学,即传统的语文学。系统的语法研究始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二、名词解释
4. 语素
【答案】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例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例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5. 聚合规则
【答案】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 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6. 区别性特征
【答案】区别性特征是指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几个语音特征来实现的。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音位,通过“双唇”这个特征和非双唇音区别开来,通过“清音”这个特征和浊音区别开来,通过“塞音”这个特征和擦音、鼻音、边音、闪音、颤音等区别开来,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和送气音区别开来,这个特征加合起来就能把/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中的所有其它音位相区别。这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性特征。
7. 语言混合
【答案】语言混合是指多种语言融合产生的语言。目前己知的混合语都是两种语言的混合。虽然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影响非常普遍,但是真正的混合语并不多。混合语的产生有可能标志着新的民族或文化群体的产生。例如,海地有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牙买加有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
8.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三、简答题
9. 举例说明词义包括哪些内容? 并从下列词语中归纳出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组合的方式。
立功怪诞裙钗虎穴带鱼忘记
【答案】(1)词义的内容
词汇意义可分理性义、色彩义和语法义。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一一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①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称为理性义,或称概念义、主要意义。例如,
赡养: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
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②色彩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称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色彩义包括:
a. 感情色彩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或贬义色彩,例如,“英雄”、“叛徒”。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例如,“山脉”。
b.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称为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例如,“赡养”、“晦涩”都具有书面语体色彩。
c. 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例如,“云海”。
③语法义
语法义指的是每个词脱离上下文语境而具有的意义,具体反映在词的类型和语法特征几个方面。例如,“桌子”这一词的语法意义有:该词属于名词,可以与形容词等词连用,可以作主语宾语等语法成分。
(2)材料所给词反映的语素义之间组合和词义的关系
,是由两个形容词共同组①语素义以并列组合的形式共同形成词义。例如,“怪诞”、“裙钗”
合成的,形成更加丰富的词义。“怪诞”既具有奇怪又具有荒诞的含义,而裙钗更是共同组合,表示年轻貌美的女子。
②各语素义共同修饰或作用形成词义。例如,“虎穴”、“带鱼”是由定语修饰名词,限定范围,使词义更加明确; 再如,“立功”则是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共同作用组成新的词义。
③在各语素义中取其中某一个来代表该词的词义,众语素义中偏向某一语素义。例如,“忘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