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系统地发掘马克思的"自然人化"理论,为审美学的现代建构提供理论参照。 "自然人化"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生成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含义是人通过劳动从自然界生成自身,人的生成是自然界向人生成,因此,人类历史也就是自然界向人生成的历史。 本文分三个层次阐发这一理论: 第一,人的生成具有逻辑的与历史的根据,这就是劳动。劳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对象性地互相生成和互相确证;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是人以为中介的自我生成。 第二,人的生成具有一个内在的结构,这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作用、双向生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作用、双向生成。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生成可以表述为自然界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这就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的扬弃:扬弃了外在自然界成为"人化了的自然界";扬弃了的内在自然界、人的自然属性成为感性的、自由的人,也就是审美的人,这是人对自己自然本质的超越,是人在更高层次上向自己自然本质的回归。人与社会的双向生成可以表述为人的社会化社会的人化。这是人对社会的扬弃,扬弃了的社会成为个体的、自由的人,这同样是审美的人。人的生成就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再向审美人生成。 第三,在人向审美人的社会中,内在于劳动的审美起了本体性的作用。人审美地生成自身。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再向审美人生成,揭示了人的存在的真理:人的存在是审美的,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生成自身。审美的问题同时是人的历史性存在,人的历史性生成问题。"人化自然"理论揭示了审美的本质:审美是人的自我生成的活动,因此,审美学是人的最根本的生存状态的反思,审美学应该是人学,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本体论的人学。这就是"自然人化"理论对审美学的意义:"自然人化"理论把审美学确立为人学,为现代审美学的真正建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