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Bright and McGregor(1970)曾说过:“阅读促进语言学习”。同样,Cohen也提出:“好的阅读技能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加速器。”
显然,与本族语中的阅读相比,在二语和外语的习得过程中,阅读的意义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近年来,泛读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然而,在国内,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大学的泛读展开。对于中学的阅读教学的研究是多以阅读策略和技巧为主,很少提及泛读。随着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的提升,中学泛读教学研究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正如Nuttall(2002:129)所言:“习得一种语言的最好方法是去融入到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去,另一个最好的方法是用该语言进行广泛阅读。”
而在本研究进行的中国西部地区,多数英语教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峙。鉴于高考对高中英语教学反拨作用,该地区的英语课堂仍然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模式。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模式仍然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加强理论为依据,课堂主要采取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方式,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机会参与到构建意义的过程中来.教授的重点是字词句和语法的阅读模式,这违反了人类大脑记忆机制处理信息的正常程序, 加大了短期记忆的负担,也减少了信息量的储存.而过分依赖课堂课本,忽视课外阅读学习的做法使得学习者无法达到一定的阅读量,阅读的心理和生理机制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整个教学过程有悖于语言习得的规律。上述的问题最终导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大行其道,高费低效。
再加之,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80%的学生家庭经济拮据,对于这些学生,英语课本是他们接触英语的唯一途径。很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为寻找更佳出路,笔者基于语言输入说和情感过滤说及其他理论,提出利用教室图书馆进行英语泛读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最大量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使他们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最终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有所改善。
为了论证该方案是否可行有效,笔者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教学实验。该教学实验涉及实验班(45),对照班(45),课堂上都采用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使用的高中英语课本,不同之处在于实验班按泛读教学法授课,并在课外阅读50本系列分级读物和《二十一世纪》周报和《二十一世纪》周报高中版,强调多种阅读策略和任务的学习和实践。而对照班以原有的方式进行。通过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向学生发放了三次问卷,进行了两次测试和一次访谈。最后,通过对本方案实验结果的分析,获得以下两个发现。
第一,在课后很少或没有机会与外语接触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教室图书馆---该泛读的辅助方式具有提升学生英语兴趣及能力增加英语学习者的比率的巨大潜力。
第二,实验也证明了该方案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本研究不仅涉及教室图书馆辅助泛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而且也涉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该研究旨在教室图书馆辅助泛读教学在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应用,着力与改进中国西部阅读教学的尝试,但对于有志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中学英语教师,该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