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综合卷(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之体育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运动技术
【答案】体育运动技术简称为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合理有效的方法。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
2. 肌电图
【答案】肌电图是指通过肌肉电图仪的引导和放大,把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描记下来所得到的图形。肌电图的检测主要利用肌电图仪,它一般由放大器、显示和记录装置、记录电极等组成。
二、简答题
3. 简述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答案】(1)运动动机和运动行为概念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行为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了满足某种体育(运动)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2)运动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
①正确的动机及适宜强度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
②不适宜的动机可通过认知、情绪、自我控制等机制对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学生注意涣散或狭窄、情绪低沉或亢奋、技能学习缓慢或动作完成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3)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效果之间相辅相成
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效果也可以増强学生的运动动机。
4. 简要回答姿势反射完成机制及其分类。
【答案】姿势反射是指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
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的总的反射活动。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1)状态反射
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
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的反射活动。
①状态反射的分类
a. 迷路紧张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由于不同头部位置会造成对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使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经核,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与α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并发生传出冲动引起有关伸肌紧张性増强。
b. 颈紧张反射
颈紧张反射是指颈部扭曲时,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受到刺激后,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②状态反射的规律
a. 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
b. 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相对加强,四肢弯曲。 c. 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在正常人体中,由于高位中枢的存在,这类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
(2)翻正反射
翻正反射是指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翻正反射比状态反射复杂,它有赖于中脑的协调。视觉在翻正反射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这类反射的步骤包括:
①由于头部位置不正,视觉和耳石器官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入的冲动反射性地引起头部位置率先复正。
②由于头部复正引起颈肌扭曲,从而使颈肌内的感受器产生兴奋,继而导致躯干翻转,使动物恢复站立。
5. 什么是心境状态?
【答案】(1)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心境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
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
(3)某种心境一旦被唤起,它能持续较长时间,如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而且具有稳定而弥散的特征,会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淡薄的背景,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和主体的行为表现以及身心健康。
6. 简述的三度归因理论。
【答案】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所以称为三度理论。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协变
性原则。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下列三个变量:
(1)区别性: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不对同类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2)—贯性: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作相同的反应。
(3)—致性:针对人,即其他人。
7. 运动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
【答案】(1)条件反射则是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它是人和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生活条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其数量是无限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
(2)运动技能形成是一个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该过程的发生和形成是受意识支配,服从于一定目的与任务,是在大脑皮层指挥下由骨骼肌参与完成的。
(3)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其生理机制是以大脑皮层为运动基础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
8.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答案】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协同调控全身各脏器机能活动,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
(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増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3)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加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而造成热应激伤害。
(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三、论述题
9. 如何认识“举国体制”
【答案】(1)“举国体制”的由来与定义
①“举国体制”起初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运行机制的一种总结性评价。
②20世纪80年代初,“举国体制”是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
③随后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的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2)对“举国体制”的评价
①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举国体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