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防卫机制

【答案】心理分析理论是基于对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正常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过分使用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2. 社会系统理论

【答案】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 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3. 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答案】微观社会行政是指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4. 简单实验序列设计

【答案】简单实验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控制组。首先,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如果干预前的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

5.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二、简答题

6.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助人过程特征分析

①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人士和群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 ②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受助者的需要表达和有力配合与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行为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助人过程。社会工作特别强调“与服务对象一同工作”。

③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所谓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

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

a. 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多知识,了解获取受助者所需对象的方式和手段,而受助者却信息缺乏。

b. 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为了受助者获利,他不求回报,而只有使命感或实现感。

c. 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虽然社会工作过程强调受助者的主动参与,但由于诸多原因,受助者常显得被动,而社会工作者则处于主动地位,他要积极地去推动合作过程。

(2)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

社会工作者是助人活动的发动者。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能是推进合作过程并向求助人提供服务。另外,社会工作者要控制整个过程,并期望更有效地实现最佳助人效果。由此看来,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

7. 为什么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老人社区照顾?

【答案】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避免让他们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而进入机构生活。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条比较可行的道路,理由如下:

(1)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特别是身体有残疾或精神有障碍的老人)的责任。

(2)老人们大多愿意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

(3)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及迅速增长的高龄老年人口,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时难以拿出大量资金发展机构照顾。

(4)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社区照顾中的重要资源。

(5)走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相结合的道路,是满足我国老年人不同层次服务需要的最佳途径。正规照顾是指由领薪专业人员在机构内或在受照顾者家中所提供的照顾,如敬老院、福利院、老人日托中心、老人家务助理、老人社区医院等。非正规照顾是指由家人、亲友、邻里、同事或

其他志愿者提供的照顾。非正规照顾有重要的功能,成本低廉还能增加社区的关怀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培养社区成员守望相助的精神。如果发展正规照顾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并能使老人得到保质保量的服务,那么非正规照顾则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为老人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网络。

(6)那些无经济能力买高价服务和进各类福利院、敬老院的老人,有权从他们生活的社区得到关怀和帮助。他们在社区内得到免费和低收费的社区照顾,是他们的权利,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

8. 简述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答案】小组工作的理论研究者提出,小组是一个有生命的发展周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过程。由卡兰德等人提出的小组发展阶段模式是众多的发展阶段理论中最为流行的一种。

(1)阶段I —前属期阶段

这是小组的开始。小组成员刚刚开始进入小组,处于矛盾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在这时可通过组织一些有助于成员们相互了解的项目,帮助他们成为熟人,但成员之间还比较难以合作。

(2)阶段II —权力和控制期

成员们与其他人慢慢熟悉之后,开始发现在小组中如何得到安全感和回报,将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增大,会形成小组成员在小组中不同的角色、地位、关系,并形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

(3)阶段III —亲密期

这个阶段,小组成员开始更为亲密了。成员们开始公开地比较小组生活与家庭生活,会出现同胞式的竟争,也会发生从家庭成员到小组成员的移情,同时开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的经验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的目标。

(4)阶段Ⅳ—分辨期(差异期)

这是形成良好小组的时期。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和聚合,能接纳其他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家庭式的情感减弱,小组的规范和标准成为行为的参考。成员们更联合、更客观、更合作,以至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并实施大型的方案、项目。

(5)阶段V —分离期

这个阶段小组进行到终结并且小组目标己经实现。成员们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社会的、娱乐性的和职业性的需要。在转移和打破己经建立的成员间的默契关系中会出现许多焦虑,如内聚、反对小组解散、情绪反复、逃避现实等。

9. 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答案】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主要包括: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

①福利性

a. 无论是对失依儿童的救助,还是对所有儿童的教育和服务,儿童社会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儿童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的保障,目的都是儿童的幸福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