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学位]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指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当神经元受到电或者化学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就会改变,引起膜电位变化,进而引起神经冲动。
2. 格式塔
,其含义在于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或完形性,如知觉【答案】格式塔意为“完形”、“形状”
中实际呈现的形(形状、形体、形象、符号等)。格式塔初始于1910年韦特海默对似动现象实验的观察,认为对静止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视知觉运动现象并非个别感受的综合,而是一种全新的现象,是一种无需再分析的知觉结构,即它本身具有整体性。
3.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4.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比的监控。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宫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
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5.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
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6.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7.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8.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9.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指具有细长突起的细【答案】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
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10.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二、简答题
11.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主要有哪些?
【答案】儿童的语言或言语如何获得并发展的理论。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先天决定论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为先天获得机制,否认环境和学习是语言获得的因素。如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一生成学说”。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的言语发展虽然与强化模仿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儿童有
掌握语言的内在倾向。他设想人类有一个天生获得语言的体系,称其为“LAD ”(语言获得装置)。
(2)环境论
这一理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它包括以下几种学说:
①模仿说
该理论认为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模仿者行为和示范者行为的关系,在时间上既不是即时的,在形式上又非一对一的。
②强化说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也与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得的,强调成人的选择性强化对儿童自语学习的作用。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联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
③社会学习和杜会交往说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强调社会语言模式和模仿在儿童自语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交往说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习。
④文化相对论和文化决定论
人类学者萨皮尔和沃夫强调文化和社会需要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还认为语言的差异在心理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说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 言语发展同认知结构一样是通过遗传、成熟和环境够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言语发展同认知能力发展同步。皮亚杰认为,人的活动最初来源于一些本能动作(如婴儿的吸吮,抓握等动作),这些单个动作逐渐协调起来就构成功作的结构(图式)。婴儿一旦产生动作图式之后,马上就利用这个工具去改造周围事物。
(4)前苏联的儿童言语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基础,注重对自语发展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儿童言语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蒂是复杂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强调环境和教育在儿童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强调言语发展的社会性和主体的能动性、意识性,重现言语的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在心理发展中的影响和地位。
12.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的基本过程有: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起来形成整体。
(2)分类与比较:分类是将事物区别归类,比较是确定几种事物的异同。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来,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性加以综合,使之普遍化的过程。
(4)具体化与系统化: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概念与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系统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