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隐性课程也被称为隐藏课程和潜在课程,潜课程等等。在六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观察课堂教学时发现教学中会产生无意识的学习成果,并且这个学习成果却对教学效果有突出的效果。1968 年,杰克逊确定了隐性教育概念。现在隐性教育资源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特别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揭示蕴藏在物理教学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隐性教育的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和新时代所需要综合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第一部分对隐性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隐性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其与显性教育联系区别和隐性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清隐性教育的特性才能更好的将隐性教育应用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将两者的功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合理地利用不同类型的课程。第二部分是对物理教学中的隐性教育的现状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学生的现状调查结果主要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过度关注,甚至只注重物理知识的积累与提高,这样的想法使许多学生更多地考虑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不是考虑这些知识的内在价值,忽视了物理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而教师对于隐性教育的认识有一定地提高,但是不愿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因为我们现今的物理教学还是以高考为准,教育部门也更加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不是教学理念的创新。物理课堂中“隐性教育”教育现状堪忧,真正素质教育的推进任重道远。第三部分是对物理教学中的隐性教育资源进行发掘,并阐述其开发途径。是笔者根据自己对于隐性教育的理解结合十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对于进行隐性教育推进的一些想法和措施。首先是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做起,改变自己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言传身教;平时要加强教材知识的挖掘和隐性教育各类素材的理解,例如前沿科技的最新成果,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等等。其次,通过物理实验,学校组织的科技展览等活动增加学生隐性教育机会,特别是最近热门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调查研究实践的活动对其进行隐性教育。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建筑板报宣传栏等物质资源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
总之,隐性教育因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一旦接受就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并加强隐性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