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200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级差地租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 等收益线

4. 菲利普斯曲线

二、简述题(1、2题每题10分,3、4、5题每题8分,共44分)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须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

3.简述效用最大化原则。

4.实现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是什么?

5.什么是凯恩斯革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怎样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2.画图说明资源的最佳配置。

答案部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 :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气候、雨量、光照、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或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不断投入同样多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不同产量或收益而产生的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决定产品价格的劣等地的被使用与优等地之间产生的差额。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 和级差地租Ⅱ的区别,在客观上是由于对土地的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所引起的。级差地租I,是以不同地块的肥力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而级差地租Ⅱ,除了这种差别外,还以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的生产率的差别为条件。与级差地租I 不同,由追加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Ⅱ,并不立即全部转化为租金流人土地所有者手中。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产生归根结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其主要形式有:第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第二,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既可以是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也可以是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其实质为: 国家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