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论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案】(1)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突破了单一农业的传统的第一产业经济结构格局,逐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趋势,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由内向封闭发展逐步向外向开放型经济转化,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额大大上升。三是农产品的商品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发展,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②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从而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带来深刻影响。在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工业制造业比重的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最强。从工业的部门结构上看来,行业调整取得成效,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企业,同时发展和增加了出口加工和高科技企业。
③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持续提高,出于增长时期,其内部的结构有一定程度改善。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比重明显下降,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电影电视业发展迅速,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2)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①在中国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以贡献的效率分依次是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体育卫生和社会福利业、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工业。这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包括建筑业)拉动的。然而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可知,对中国经济规模产生正效应的是第一产业和第_产业,而第三产业产生的却是负效应。因此,中国经济要维持长期稳定的经济高增长就必须改造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同时还必须改革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结构,并利用新技术提升工业的生产方式,以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
②在中国经济的第三产业划分中,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还没有商业化或产业化,它们仅只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没有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通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教育逐渐实现相应的产业化,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契机使科学研究和相关的技术性服务产业化,会使教育和科学研究成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但是,这种产业化不是无条件的。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可知,这种产业化导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达到的,但它会抵消第一产业和第_产业对经济的规模效应,因此没有一定的第一产业和第_产业作为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产业化不仅
不会对经济增长有贡献,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所以,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产业化必须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并渐进地产业化。
③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扩大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扩大经济的规模,但不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收入; 增加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仅会扩大经济的规模,而且还能增加资本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劳动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加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减少劳动者收入,因此扩大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扩大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降低经济的生产规模,但有助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劳动收入的增加,由此可见第三产业起到缩小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贫富差距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以降低经济增长规模为代价的,并且如果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前提,单方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只会使经济达到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后步入长期的经济衰退之中。
2. 论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说明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表现为:
①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②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③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小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④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2)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又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新的历史时期,国力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而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为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
供了可能。因此,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以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②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④要大力发展教育,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雄厚的人力资本投资。
⑤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我国人口众多,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 试论虚拟资本的形成及其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答案】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使用便产生虚拟资本; 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以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
(1)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①货币的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其价值已经不再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的保障,而只是一纸信用凭证。货币符号表明的价值一也是不断变动的,有自己的独立运动规律。这表明货币本身也在逐渐虚拟化。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②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借贷资本是通过资本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凭借资本所有权来获取定期收入的。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借贷资本成为独立的收入来源,任何源于资本所有权的确定性收入,都可以视为利息,并且把收入资本化,自然地,股票、债权等一切资本所有权证书,虽然只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副本,但可以借此获得定期收入,并且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实现价值增殖,也逐渐视为可以独立地获取收入,成为具有不同于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
③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股票、债券对购买者而言是一种投资行为,是存在风险的。证券交易市场的出现使得股票、债券持有人不仅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定期获得收入,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规避风险,减少亏损以及获得更多的收益。股票、债券等基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又摆脱这种关系而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甚至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