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814电视及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主参与理论
【答案】民主参与理论又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险或平等性。
2. 把关人(gatekeeper )理论
【答案】把关人(gatekeeper )理论是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通过对大众媒介“传播者”角色的研究而得出的一种传播理论。把关人又译为“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这一模式说明,新闻报道是一个对事实加以取舍的过程。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3. 《人民的选择》
【答案】《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研究发现媒体在总统大选中的传播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显著,由此还提出了著名的“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该研究直接否定了“子弹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
二、简答题
4. 请你以中国2008年奥运会(或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分析大众传播是如何建构共享的意义和文化的。
【答案】(1)传播是共享,詹姆斯·卡里认为,传播是一个制造、保持、修补和转换现实的象征性过程。通过传播,一定群体的人们共享民族、阶级、性别身份、信仰等。
①他们共享着相同的文化。传播塑造和定义“我们”,把“我们”与“他们”区别开。由于我们天天依赖于传播的这一功能,就像鱼相忘于江湖,反而不易察觉。
②传播是仪式。传播仪式是一种对主体的召唤,邀请读者参与到传播中,获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传播仪式是对现实的再现与建构。③传播的仪式观并不把新闻看做是简单的信息,而是把它看做戏剧。传播不是描述世界,而是描述权力、行动的舞台,人们被邀请参与其中。
④大众传播可以形成社群、共同身份、文化,这种观念在中国儒家的文化中也受到重视。
(2)传播是彼此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其中传受双方获得相互理解和共识。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我国大众传播媒体抓住了主旋律,来进行构建我国的奥运文化和意义,大众媒体采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全方位的对奥运会进行报道。对奥运会的报道我国采用的是大的以积极正面的形象报道为卞,同时突出典型的形象。传媒选择了合适的报道素材,因为这些意义是普遍的和典型的,人们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在受众中不会存在理解的障碍和隔阂,能够做到意义的共通。同时设置了及时的反馈渠道让受众进行反馈,这样传播者就能更好地理解受众意义,这在刘翔退赛中可以很好看出。
5. 试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论述电视和网络媒体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答案】电视和网络媒体作为媒介,属于社会信息系统,这是媒介系统在总系统中的基本定位。它的主要资源是信息,承担的主要责任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
(1)从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分析,电视和网络媒体应当承担起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的作用。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电视和网络媒体对社会起着一种“嚓望哨”的作用。同时,这两个媒介还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媒体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构。
(2)从赖特的“四功能说”来看,电视和网媒除了要承担社会环境监视的作用,还要向人们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它们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娱乐。
6. 简述对“体外化信息系统迎来重新统合的时代”的理解。
【答案】“体外化信息系统迎来重新统合的时代”这句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例如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保存和
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私人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等等; 就媒介而言,则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人造卫星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些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换句话说,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统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可以说,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任何一种媒介对我们来说都是外在化的客观事物,它们会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人类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媒介为核心的社会信息系统越巨大化,结构越复杂化,人类对它的控制就越间接、越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例如,在信息传播局限在一国之内的时代,本国公众、政府和公共机构尚能对社会信息系统实行有效的管理,但在互联网络遍布世界、跨国卫星充塞太空的今天,对全球性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作就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了。
三、论述题
7. 结合当前的网络传播,谈谈你对“把关人”理论的看法。
【答案】“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
随着电子传媒的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后,网络带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和不可理喻的特殊魔力,向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不是一个单纯的大众传播介质,它的身上还散发着人际传播的活力。人际传播是个人(个体系统)与个人(个体系统)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而大众传播是通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很明显,网络既有大众传播媒介的专业化、组织性、广泛性等特点,同时又具有人际传播的多渠道、多含义、双向性、互动性及非制度化的特点。但从整体上、宏观上来看,网络作为大众媒介的特性强于人际传播,它是新兴的具有虚拟现场交往感的公开传播媒介。正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质,在大众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把关人”面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下面将“把关人”理论具化为实践中的新闻选择,在这个层面上对网络新闻时代的“把关人”理论进行探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