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红枣黑头病是红枣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导致红枣产量及品质下降,近年来在新疆地区发生非常严重。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感病骏枣品种为试材,对红枣黑头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进行了抑菌剂进行了室内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病原菌分离、鉴定:以表现有黑头病症状的阿克苏骏枣为材料,经病原菌分离与单孢纯化,获得纯化菌株。依据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证实该菌株为红枣黑头病主要病原菌。观察病原菌形态,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链格孢菌。链格孢菌是红枣黑头病的主要病原菌。
2.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18~28°C。属低温耐受菌,4℃低温只能抑制而不能终止该菌的生长。该菌在中性、弱酸和弱碱性条件下均能很好生长,且对碱性的耐受力强于对酸性的耐受力。
3.化学抑菌剂筛选:选用6种化学抑菌剂试验,将其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抑菌实验,制作毒力回归方程。求得40%氟硅唑的EC50值最小,效果最好。以40%氟硅唑和80%代森锰锌的EC50值为基础,进行混配增效实验,结果表明40%氟硅唑与80%代森锰锌的体积比为6:4、4:6和2:8时,混配体积比为增效配比,对抑制病原菌有增效作用。
4.天然抑菌剂筛选:选用4种天然抑菌剂试验,以ε-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抑菌效果显著,当ε-聚赖氨酸浓度为20.0mg·L-1、纳他霉素浓度为4.0mg·L-1时,即可以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壳寡糖和右旋龙脑对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黑头病对枣果品质的影响:经对红枣病害前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丙二醛、果胶含量测定对比,初步认为,红枣果实内的酸和果胶与病害发生程度具有相关性,发病前后还原糖含量变化较大,可能与感病性有关。
4.天然抑菌剂筛选:选用4种天然抑菌剂试验,以ε-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抑菌效果显著,当ε-聚赖氨酸浓度为20.0mg·L-1、纳他霉素浓度为4.0mg·L-1时,即可以完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壳寡糖和右旋龙脑对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黑头病对枣果品质的影响:经对红枣病害前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丙二醛、果胶含量测定对比,初步认为,红枣果实内的酸和果胶与病害发生程度具有相关性,发病前后还原糖含量变化较大,可能与感病性有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