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00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家、地方和学校各自的课程管理职责。

【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各有其职责:

(1)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3)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 简要说明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案】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求的原则,即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指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高、规模大、速度快,则要求教育投资总量就多,反之则少。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四种。

第一,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

第二,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其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义务教育后升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或者说中等教育在学人数占该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 该年龄组人口每年平均入学人口,即每年平均增长率,则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

第三,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其增长率。考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每万或每十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 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速度。

第四,成年人口当中的扫盲率以及职工、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各种培训的增长率等。 我们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必须十分注意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则必然大大加大教育投资总量,当社会经济实力承受不犷这样大的压力,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不仅不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会使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育规模和速度受到影响。我国目前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当中,存在着追求高目标、大规模、快速度的严重倾向。

3. 现代教育督导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教育督导的原则是指进行教育督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现代教育督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马列卞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的原则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根木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政策是在根木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教育活动的准则。

(2)科学性原则

贯彻这条原则,要求教育督导活动:

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教育督导工作要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从督导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客观合乎逻辑的评价,提出恰当的要求和行之有效的指导建议。

②要遵循教育规律、管理活动的规律,剖析、解决督导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的问题。

③在教育督导过程中,要运用科学方法,如调查研究、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去获取有关信息,掌握数据,分析诊断,揭示其内在联系。

(3)民主性原则

教育督导活动中的民主原则,是就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的关系而言的。具体要求督导者不能做钦差大臣,要成为勤务员、服务者,在教育督导活动中要尊重被督导者的意见、愿望与需求,并创造条件,让被督导者积极参与问题的调查与解决的活动。在方法上,要求督导人员多采用商量、分析、研究、建议等方法。

(4)发挥集体功能的原则

教育督导工作并非重在指导个别政府官员、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及教师的管理工作、教学、教育工作的改进上,而在于提不集团努力的方向,引导被督导的集团向组织目标迈进。这样就需要督学在督导活动中建立起明确的意见沟通系统,运用双向沟通的原理,尽量使沟通路线直接而清楚,这是发挥被督导集体功能的根本所在。

(5)合作性原则

督导活动的开展,就是督导人员与被督导者共同工作,共同发现和分析问题,一起探讨如何改善工作环境。其基本方式就是合作,而不是督导人员以指挥者、监督者或专家自居,只重视个人的权威及作用,无视被督导者的参与和作用,不与被督导者合作。督导人员与被督导者动态的、和谐的关系,是督导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6)促进性原则

就督导工作的出发点与结果而言,督导工作就是要对被督导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个人产生促进作用。这条原则要求督导人员要热情关心与帮助被督导集团或成员,防止冷漠挑剔,要鼓励和发扬积极因素,帮助总结推广经验,防止和克服消极因素与情绪,修正错误,对新的问题及

困难要协助他们加以解决。

4. 试比较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答案】影响力是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言语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权力性影响力是指领导者掌握合法职权并能合情合理地加以运用而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个人某些特质决定的影响力,通常被称为威信。

(1)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区别

①权力性影响力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是组织经由一定的组织程序授予职位承担者的,是由组织法规、群体规范和文化习俗所赋予的。随着一个人离开领导岗位,他所具有的权力和与此相应的影响力也就消失了。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人使他人自觉产生追随和服从的能力。它不是组织赋予的,而是由个人在工作或生活过程中经由不断积累而自然形成的令人敬佩、信服、崇拜一类的影响力。

②权力性影响力的效力受到法律、规范、责任、义务的支持,具有下属必须服从的特性,具有单向、强制的特点,领导者具有强制性的奖惩权、物质和非物质的付酬权、资源的分配权等。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服从与否完全在被影响者的掌控之中。

③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有领导者职位的高低、职权内涵、组织规范、奖惩力度、下属对职位职权的服从程度等,是一种硬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为领导者人格的力量、才能和学识、资历和背景、情感、人格魅力等,是一种软性影响力。

(2)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联系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共同构成领导者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受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大的领导者才有较高的威信,制定的常规管理制度才会生效,各项管理手段才能顺利实施; 相反,如果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很小,那么,不管这位领导者有多大的权力,他也是徒有虚名。

5. 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的哪些方面可以应用? 哪些方面不能应用?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以泰勒为代表。此理论产生于对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不同于企业,因此,科学管理理论不能全部应用于教育。

(1)科学管理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的有如下方面:

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把这个方面应用在教育管理上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管理上的浪费现象,使教育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②在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员工的素质关乎到产品的质量,而教师的素质则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因此,在教师任教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资格。

③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可以采用树立模范标兵的方法,并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在教师中间产生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