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维管组织。
【答案】维管组织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细小管道所组成的执行运输功能的网络。分布在植物全身。
2. 同律分节。
【答案】同律分节是指环节动物身体分节,躯体由许多体节组成的原始分节现象,多数环节动物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都基本相同。
3. 胞吐。
【答案】胞吐是指细胞通过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分泌小泡,沿细胞骨架移动到质膜,并与质膜融合排出小泡内物质的现象。
4. 自然保护区。
【答案】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些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
5. 同配生殖。
【答案】同配生殖是指形状、结构相似,大小和行为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过程。
6. 人工诱导多倍体。
【答案】人工诱导多倍体是指利用人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
7. 分解者。
【答案】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再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8. 光合作用。
【答案】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
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
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二、简答题
9. 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
【答案】遗传密码是指包含在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核苷酸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它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决定蛋白质的化学构成和生物学功能。遗传密码的特点如下:
(1)连续性
:
的读码方向从
端至端方向,两个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
,链上碱基的插入、缺失和重叠,均会造成移码突变。
(2)简并性:一个氨基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改变往往不影响氨基酸翻译。
(3)摆动性:上的密码子与转运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时,大多数情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也可能出现不严格配对,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常出现不严格碱基互补,即摆动配对。
(4)通用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原核生物到人类都通用。
(5)遗传密码为三联体:由3个碱基组合在一起的编码方式。
10.试述高等植物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答案】根由初生组织分化而来,由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三个部分。 (1)表皮是指最外层紧密排列的细胞,覆盖着整个根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不角质化或仅有薄的角质膜,允许水和溶质通过,部分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有利于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幼根表皮的吸收作用比保护作用更重要,因此根的表皮是一种吸收组织。
(2)皮层是指表皮与中柱之间的基本组织系统,主要由多层体积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藏淀粉等营养物质,具有贮藏作用,还和接受通过表皮进入根部的矿物质。皮层分为内皮层和中柱鞘。水生和湿生植物在皮层中可形成气腔和通气道等通气组织。内皮层凯氏带使根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根的薄壁组织,还有合成氨基酸、植物激素、植物碱、有机氮的功能。
(3)维管柱位于根的中央,是维管组织形成的圆柱体,木质部细胞位于中柱的中心。维管柱担负物质运输,支持固定作用,还参与代谢反应。
11.何谓种群的逻辑斯蒂増长?其特征是什么?
【答案】种群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呈逻辑斯蒂增长。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字模型:
式中:
t ——时间;
r ——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K-一环境容纳量;
増长曲线是S 型的,具有两个特点:
(1)増长曲线有一个上渐进线,即S 型增长曲线逐渐接近于某一特定的最大值,但不会超过
:一一种群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率; N ——种群大小;
这个最大值的水平,此值即为种群生存的最大环境容纳量,通常用K 表示。当种群大小达到K 值时,将不再增长。
(2)S 型曲线是逐渐变化的,平滑的。
12.简述细菌的结构。
【答案】细菌分为真细菌和古核生物。真细菌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等。其结构特点为:
(1)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位于细菌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内,称为类核体(拟核),在这区域内有少量的RNA 和非组蛋白蛋白质。类核体与周围的细胞质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2)细菌细胞质中有散在的核糖体,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
(3)除支原体外,所有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它的主要成分是含乙酰胞壁酸的肽聚糖。胞壁酸是细菌壁的特有成分。
(4)很多杆菌和螺旋菌的体表有鞭毛,鞭毛固定在原生质膜和细胞壁上,细菌借助鞭毛旋转推动菌体前进,移向营养物或逃避有害刺激。
(5)—些革兰氏阴性菌的表面还有短而多的纤毛,没有运动功能,纤毛的作用是使细菌互相附着成为群落,而成为群落的细菌才能使寄主发病。有些细菌只有一两根长纤毛,这种纤毛在细菌有性生殖时是遗传物质的运输管道。
(6)细菌的细胞膜是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7)很多细菌的细胞质中还含有小的环状DNA 分子,称为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3.病毒、类病毒和朊粒是什么? 它们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方面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1)病毒
①组成及含义: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由核酸(DNA 或RNA )和蛋白质构成(或只有核酸)。病毒侵入寄主细胞之前无代谢必需的酶系统,也不能产生A TP , 因此无新陈代谢活动,不能独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更不能繁殖,可形成结晶;侵入寄主细胞后借助寄主细胞一套生命物质系统复制自己、大量繁殖,表现明显的生命现象特征。
②病毒给我们的启示:
a. 病毒是一种不完全的生命形式或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形式。
b. 生物界(生命)、非生物界(非生命)没有绝对界限,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 病毒是细胞出现以后的产物;病毒和质粒、转座子有相似之处;此外,病毒含有的一些基因,常和寄主细胞的基因相同或相似,而和它种病毒的基因不同。因此,病毒可能来自细胞。
(2)类病毒
组成及含义: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颗粒,无蛋白质外壳,是由300多个核苷酸构成的单链环状或线形RNA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