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专业学位)835音乐科技艺术设计[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17世纪德国歌剧的中心在_____城,根据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脚本重新填词和配曲的《_____》是德国最早的歌剧作品,当时较为活跃的德国歌剧作曲家有_____和马特松。

【答案】汉堡; 达夫妮; 凯泽尔

【解析】1627年,德国首次对意大利歌剧作出反应,把佛罗伦萨歌剧《达夫尼》译成德语并稍加修改。1678年在城市汉堡建立了公众歌剧院,用德语演出歌剧,汉堡城成为17世纪德国的中心。先后活跃于汉堡歌剧院的作曲家有凯泽尔(1674-1739)和马特松(1681-1764)0

2. 古罗马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别为_____。

【答案】军乐

【解析】军乐是罗马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别。同罗马军团的庞大方阵相适应、音乐规模非常宏大,大型的合唱和管弦乐队人数成百上千。罗马军队的每一种军令都可以用军号发布,不同的命令要用不同的军号来吹奏。

3. 在莫扎特有编号的最后三部交响曲中,第_____交响曲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风格,被称为“朱

,第_____交响曲优雅伤感,具有作曲家的典型气质。 庇特”

【答案】41:40

【解析】在莫扎特最后三部交响曲中,第41交响曲是最后一部交响曲,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风格,被称为“朱庇特”。第40交响曲优雅伤感,具有作曲家的典型气质,被喻为莫扎特的“命运交响曲”。

4. 歌剧诞生在意大利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诞生于1597年,是根据古希腊

,1600年又诞生了由同一作曲家佩里创作的《_____》神话创作的《_____》。意大利罗马城歌剧的

,其幕与幕之间演出的小喜剧发展与历任教皇关系密切,代表作有_____创作的歌剧《圣. 阿列修》

是后来喜歌剧的前身。

【答案】达夫妮; 犹丽迪西; 兰迪

【解析】西欧的歌剧于17世纪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达夫妮》是佩里根据古希腊神话

,是为佛罗伦萨的大公爵梅迪奇创作的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佩里又创作了《犹丽迪西》

家族的婚礼而赠送的礼物。罗马歌剧主要通过富有的教会人士的兴趣和赞助来发展。代表作是兰

,它是第一部以历史题材表现人的内心生活的歌剧,其幕与幕之间演出迪创作的歌剧《圣阿莱修》

的小喜剧是后来喜歌剧的前身。

5. _____是标题交响曲的先行者,他的《幻想交响曲》确立了标题交响曲的形式,《曼弗雷德》是作曲家_____创作的标题交响曲。

【答案】柏辽兹,柴可夫斯基

【解析】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在他的作品中,非常重视乐曲的标题性和乐曲的文字说明,就像声乐中的歌词一样,是乐曲的组成部分。代表作《幻想交响曲》确立了标题交响曲的形式。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标题交响曲有《曼弗雷德》。

6. 在贝多芬的《_____》中,作曲家亲自写作了固定的华彩段,限制演奏者任意即兴炫技,为后世独奏协奏曲树立典范。

【答案】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解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贝多芬亲自写作了固定的华彩段,限制演奏者任意即兴炫技,为后世独奏协奏曲树立了典范。

7.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杰作有:罗西尼的大歌剧作品《_____》、贝里尼的歌剧《_____》和多尼采蒂的半正歌剧《_____》。

【答案】威廉·退尔,诺尔玛,拉美摩尔的露契亚

【解析】《威廉·退尔》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两尼干19世纪,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诺尔玛》原为二幕正歌剧,也有编成四幕演出的,罗马尼编剧,

贝里尼谱曲。三幕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亚》三幕歌剧是多尼采蒂最有名的作品,属于半正歌剧。

8. 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是作曲家_____,他创作的歌剧《_____》和管弦乐幻想曲《_____》分别开创了俄罗斯民族歌剧和民族交响乐。

【答案】格林卡:伊凡·苏萨宁:卡马林斯卡娅

【解析】格林卡是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 《卡马林斯卡娅》继承发展了俄罗斯民间器乐演奏的传统,又融合了格林卡掌握的专业技法,是对俄罗斯民歌作交响化处理的一种尝试,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交响乐。

9. 作曲家_____和_____的歌剧创作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顶峰。

【答案】古诺; 比才

【解析】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和乔治·比才(1838~1875)的歌剧创作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顶峰。弗朗索瓦. 古诺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三声部弥撒曲》等。乔治. 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创作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代表作品有《采珍珠者》《卡门》等。

10.弥撒的音乐部分分为常规的和专用的两种,常规弥撒是仪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包括慈悲经、_____、信经、圣哉经和_____五部分。

【答案】荣耀经; 羔羊经

【解析】弥撒产生于6世纪左右,在9~10世纪逐渐发展演化成一套比较定型的礼拜仪式。弥撒仪式中的条目分为常规弥撒和专用弥撒:常规弥撒是仪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五部分; 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目的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

二、名词解释

11.弥撒曲

【答案】天主教感恩祭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有形式完备的“大弥撒”、规模较小的“小弥撒”和哀悼死者的“安魂弥撒”等类型。4世纪时己运用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用拉丁文演唱单声部的素歌。8世纪时弥撒音乐开始有“常规”和“专用”之分,11~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以

13世纪以后则转向,“专用弥撒”旋律为基础谱写复调弥撒曲,“常规弥撒”自1364年马肖的《圣

母弥撒曲》开始,弥撒曲的形式固定为由五项常规弥撒构成的套曲。

15~18世纪是复调常规弥撒曲发展的高峰时期,囊括了最前沿的作曲技法,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模拟弥撒”等类型,每一位教会音乐家都以此为核心体裁进行创作,涌现大量弥撒曲作品,拥有104部弥撒曲的帕莱斯特里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多产的弥撒曲作曲家,巴赫的《b 小调弥撒》则是典型的18世纪“清唱剧弥撒”的巨作。19~20世纪创作弥撒曲的代表作曲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布鲁克纳、斯特拉文斯基和布里顿等。

12.《阿依达》

【答案】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埃及背景的法国大歌剧作品,剧情讲述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被掳至埃及后,她与埃及将军拉达梅斯的爱情与爱国利益间的冲突,最终二人共同殉情。歌剧有效运用“主导动机”对人物性格心理进行刻画,并有许多出色的唱段,如“圣洁的阿依达”“祝你凯旋归来”等。

13.贝尔格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一战前从勋伯格学习,成为“新维也纳乐派”成员。创作技艺精湛、善于表达深刻感情,自由无调性歌剧《沃采克》为他树立了崇高声誉,运用十二音体系写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璐璐》显示了其出众才华,前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协奏曲之一。

14.《弥赛亚》

【答案】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歌词由詹宁斯根据《圣经》撰写,1742年首演于首都柏林。

,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此剧讲述了耶稣的一生,共3部54曲,弥赛亚意为“受膏者”

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合唱是此剧的核心,著名的段落如“耶稣诞生预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