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823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看待计划管理?
【答案】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应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看待计划管理:
(1)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实行计划管理,这是由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的。现代化工业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劳动分工十分精细,协作关系十分严密。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周密的计划来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
(2)计划管理工作的任务。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利益,通过编制计划能够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平衡,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潜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地发展,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适销产品,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3)计划管理的目的。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有效合理的调度配置公司资源,实行目标化管理,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仟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
(4)计划管理的原则
①坚持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同时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就要求企业通过计划工作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
②坚持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的原则。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所生产的一定品种、质量和数量的产品之间,各个车间、各个工段和各个小组的生产能力之间,各辅助生产单位的能力与基本生产单位的能力之间,生产准备力量与生产任务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需要有一定的平衡。但生产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会使这种平衡被打破。因此必须通过经营计划管理,积极地、不断地组织新的、相对的平衡,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坚持计划的群众性原则。编制的计划最终要由广大群众来实施,在计划的编制阶段,听取群众意见,对于计划编制阶段的综合平衡和计划的执行和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职工既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现代企业管理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的参与意识,这在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杳、考核过程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④坚持计划的严肃性与应变性结合的原则。经营亡! 划的严肃性,就是经营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应严格执行,力争完成计划,不能朝令夕改。经营计划的应变性,是说计划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做出的,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原来制定的计划就失去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这时就有必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计划做出调整。
2. 90后【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开始逐步进入职场,一般认为,90后员工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信心脆弱、价值观更加现实,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信息和知识丰富等特点,那么,针对90后员工的特点,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激励呢?
【答案】对90后员工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激励理论进行管理和激励: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己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而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在物质丰厚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员工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因此,企业应该对90后大学生的高级需要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①社交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且人们希望在一种被接受或归属的情况下工作,属于某一群体,而不希望在社会中成为离群的孤岛。90后员工相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但是在工作团队中也不希望自己被孤立于团体之外。因此,管理者要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之间多交流、多合作。从而对团队产生一种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②尊重的需要
尊重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 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自尊是指在自尸‘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它是驱使人们奋发向上的推动力。受人尊重,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90后员工爱张扬自我个性,而自信心又脆弱。因此,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管理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采取奖赏为主,惩罚为辅的激励方法。
③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趋力。这种需要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胜任感方面; 二是成就感方面。90后员工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管理者在对90后员工分配任务时,以需要一定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满足员工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不可交予能力之外的任务,一面打击员工自信心,也不可交予过于简单的任务,这样不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
(2)激励的强化理论
激励的强化理论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主要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①正强化
所谓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与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
关系等精神奖励。一种正强化是连续的、固定的,另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正强化。90后员工自信心脆弱,爱张扬自我个性,因此,管理者可以将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相结合,对员工进行正强化,鼓励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②负强化
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负强化包含减少奖酬或者罚款、批评、降级等。其方式以以连续负强化为主。90后员工好奇心强、自信心脆弱,因此,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时,要注意员工的心理特征。但是,可以适当运用及时的惩罚手段,集中改变或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
(3)目标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先有目标才能确定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90后员工的心理特征,对组织的总目标进行分解,转换为各个部门和各员工的分目标。在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3. 何为危机? 企业经营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危机的定义
危机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山于企业内外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可能危及企业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严重问题。
(2)危机的二个基本特征
①危机的实质是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严重问题”。问题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实际状况与预定目标之间的一种偏离。危机式的偏离是企业在某一时空的状态严重偏离了预定的要求。
②具有危机性质的严重问题不仅危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目前的生存。活动状态与预定要求的任何偏离对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危机式的偏离可能使企业目前的生存都难以为继。
③引发危机的根源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突发性事件。危机性的严重偏离既可能是来自外部的突然变化,也可能是源自内部的严重性偶发事件。从企业外部来说,既可能是全新技术的突然涌现,也可能是宏观政策的突然转向,既可能源自市场矛盾的积累,一也可能是因为偶发事件的突然冲击; 从企业内部来说,既可能是企业过速扩张导致的不同领域间的严重不平衡,也可能是企业管理不善导致的灾难性事故。
4. 授权的原则与艺术。
【答案】(1)授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