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态风险
【答案】风险按其所产生的环境分类,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其中,动态风险是指由社会经济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比如,人日的增加、资本的成长、技术的进步、产业组织效率的提高、消费者爱好的转移、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等,都可能引起风险。它通常影响比较广泛,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动态风险的发生是不规则的,预测难度较大,多属于投机风险。
2. 终身寿险
【答案】终身寿险是指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限为终身的人寿保险。终身寿险是一种不定期的死亡保险,即保险合同中并不规定期限,自合同有效之日起,至被保险人死亡为止。即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终身负责,无论被保险人何时死亡,保险人都有给付保险金义务。终身保险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得到永久性保障,而且有退费的权利,若投保人中途退保,可以得到一定数额的现金价值(或称为退保金)。终身保险按照交费方式可分为:①普通终身保险,即保险费终身分期交付。②限期交费终身保险,即保险费在规定期限内分期交付,期满后不再交付保险费,但仍享有保险保障。交纳期限可以是年限,也可以规定交费到某一特定年龄。③交终身保险,即在投保时一次全部交清保险费,也可以认为是限期交费保险的一种特殊形态。
3. 股权变更监管
【答案】股权变更监管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对辖区内保险公司控制权的变更的监管。保险监管机构应设定股权变更的明确要求。监管机构应建立评估变更适当性的标准,包括对新的所有者、董事、高管及商业计划的评估。监管机构应有权要求保险公司及时提供控制权变更的报告。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控制权的取得者或保险公司应及时将控制权的变更情况报告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需要提交文件的要求应视其辖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应对控制权变更给出明确的界定,并允许监管机构对交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监督。
监管机构有权对公司控制权的变更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监管机构可通过保险人上交的报告或现场检查的方式获取有关保险公司股东初始持股比例发生任何变动的信息。监管机构可根据所评估的控制权变化制定特别标准,包括评估所有者、董事及高管的资质,审查新商业计划
书的可行性等。
4. 保险市场需求
【答案】保险市场需求是在各种不同的费率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商品数量表(单),即在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费率水平上,消费者保险需求的集合形成了保险市场需求。
保险市场需求是一个变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保险市场需求会增加或减少。其影响因素包括:①风险因素; ②保险费率; ③保险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④互补品与替代品价格; ⑤文化传统; ⑥经济制度。
5. 网络营销
【答案】保险网络营销是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功能,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在线完成保险交易的一种销售方式。具体来讲,就是客户通过进入保险公司的专业保险服务网站,在网上选择该公司所提供的保险产品,如有意愿投保某一险种,则在网上填写投保单,提出投保要约,经保险公司核保后,作出同意承保或者拒绝承保的回复,由投保人在网上或通过其他方式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向其寄发保险单的过程。
根据具体营销方式和运作内容的不同,保险网络营销可以分为无站点网络营销与基于企业站点的网络营销。无站点网络营销是保险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而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如电子邮件、新闻组、其他网站等),开展初步的网络营销活动,属于初级的网络营销。保险公司一旦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就可以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阶段。
二、简答题
6. 保险经营效益的含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保险企业经营效益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保险经营成本,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保险保障服务,取得最大的有效成果。从微观的角度看,保险经营效益的实质,就是保险企业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与被社会所承认的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而言,保险经营效益就是经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保险收益大于保险经营成本,就有保险经营效益; 反之,则无经营效益。
衡量保险经营效益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和方法。但保险经营效益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同样表现为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或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反映保险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就是利润。具体而言,保险经营效益的主要内容有:
(1)以尽可能少的承保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承保利润。这是保险经营效益的最主要内容。
(2)以尽可能少的投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这是保险经营效益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发挥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7. 商业保险存在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商业保险,又称合同保险或自愿保险,即保险双方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自愿
订立保险合同,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用于建立保险基金; 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事件时,保险人履行赔付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商业保险是一种营利性保险,是当代保险经济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巾占有重要地位。商业保险的构成要素包括:专营机构、保险合同、保险利益、大数法则、保险基金。
商业保险存在的前提条件:
(1)保险取得商品的形态。保险之所以能成为买卖对象,取得商品形态,是因为它具有经济损失补偿的功能或者说能提供经济保障。从而满足人们转嫁危险损失的需要。在商业保险的形态下,保险是一种纯粹独立形态的保障性商品,它的体化物即为保险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保险补偿一般不可能采取直接的摊派方式,而只能采取保险人出售保险单和投保人交付保险费的买卖方式得以实现。所以,我们可以说保险的商品形态是保险分配关系得以实现的一种形式,亦即保险分配关系的商品化。
(2)保险商品价值的质和量
①质的规定性——物化劳动。保险商品的价值是物化于保险本身的劳动,即用来生产因危险损失引起的保险补偿过程中所必需消耗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保险商品的价值形成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的价值形成,无论是有形商品,还是无形商品,都可划分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两个部分。物化劳动是旧价值向新价值的转移,并以活劳动为前提。而保险商品的价值形成中并不存在活劳动部分(保险之作为商品是非劳动产品商品),而且其物化劳动部分(指净费率)只是用于补偿损失,是危险消费(纯消费)所必需的部分。
②量的规定性——净保费率。保险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保险标的的平均损失率。保险商品的价值量(净费率部分)决定不受价值规律支配,而是受危险发生的或然率支配。
(3)保险商品使用价值的质和量
①质的规定性——提供经济保障。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它为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因此,保险商品是一种保障性商品。具体表现为:免除恐惧——观念上的消费:补偿损失——实质上的消费。因为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经济生活中对危险损失都怀有恐惧的心理,一旦把危险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便可获得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即保险商品的观念上消费。由于保险补偿仅对损失补偿,被保险人不可能从损失补偿中获得额外的利益,因此,善意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并不希望实现对保险商品的实质性消费(生存保险与储蓄寿险除外)。
②量的规定性——保险金额。保险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以货币为衡量单位,具体表现为保险金额。保险金额足保险人在约定的保险事件发生后,履行赔付或给付的最高责任限额。
8. 农业保险经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农业保险作为财产保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的一种风险工具。它承保的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亦被称为两业保险。
农业保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农业保险面广量大; ②农业保险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双重制约; ③保险的风险结构具有特殊性; ④高风险与高赔付率并存; ⑤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的支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