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华侨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关键词:华侨,国共合作,国民党,共产党,抗日战争

  摘要

  海外华侨与外籍华人同大陆同胞(港澳台同胞)同属炎黄子孙,彼此有着解不开的民族情结,共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中华民族迭遭帝国主义蹂躏的岁月里,他们忧祖国人民至所忧,同祖国民族之所痛,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外御敌侮,为促进、支持和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之侵略,为中华民族之图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以新的视角研究和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一课题,对于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约两万四千字,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海外华侨爱国情结原因分析。   广大华侨身居国外,心系祖国。一方面他们在祖国有自己的亲朋故旧,与祖国人民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同中华民族有着解不开的千千情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生计维艰,深受所在国统治者的权役和压迫,他们认识到祖国的强弱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渴望着有一个强大的中国,这是他们爱国情结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呼吁停止国共内战,促成国共合作。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伐加快,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广大爱国侨胞积极行动起来,要求息内争、御外海,救危亡,共赴国难。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得到了华侨的积极响应,华侨制定了联合战线纲领,呼吁不分党派,联合抗日,反对一党专政。中共“瓦窑堡会议”后,转变了策略方针,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得到了华侨的积极支持。为顺利促成国共合作,华侨率先进行了大联合。“七七”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华侨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部分:痛斥投降卖国,支持国共合作。   抗战开始后,投降与反投降,破坏与反破坏国共合作始终存在。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先是鼓吹“和平运动”,破坏国共合作,继而认贼作父,共叛变投敌。广大爱国侨胞对此十分愤慨,提出:“敌未出国土前沿和即汉奸”。要求对汪氏卖国“宣布其罪,通缉归案,以正国法”,有力的打击了汉奸和投降派。   第四部分:声讨蒋氏分裂,维护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蒋介石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压力下形成的。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始终不断的再搞反共磨擦,阴谋破坏国共合作,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特别是“皖南事变”引起了国内舆论大哗。广大华侨先是呼吁国共两党团结,继而猛烈抨击国民党的反共分列行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华侨表示十分悲痛和惋惜。   第五部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将统一。   回顾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将统一。   本文的写作特色和欠缺之处。   特色:   (1)作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掌握大量题材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和完整的论述了华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表现出来的丰功伟绩。   (2)作者在对历史进行充分论述的基础上,从历史到现实,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以历史为鉴,为现实服务,不但具有浓厚的历史感,而且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论述过程中史论结合,有点有面,层次鲜明,重点突出,令人耳目一新。   (3)观点新颖。作者在对历史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得出结论: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将统一。   欠缺:   由于众多原因,未能对华侨在中国统一的过程中将起到的作用有所揭示,这是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