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基础知识综合之西方音乐史略(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清唱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作为音乐会清唱剧传统的开端,是1619年阿奈里奥创作的
,后期清唱剧明显分成两种用不同语言:拉丁语和意大利语演唱的形式。为清唱剧这一体《_____》
裁最终确立作出贡献的是意大利作曲家_____,他对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巴罗克最优秀的清唱剧作曲家是亨德尔,代表作有《_____》和《以色列人在埃及》。
【答案】灵魂和谐的戏剧; 卡里西米; 弥赛亚
【解析】17世纪,一种宗教内容的大型声乐体裁—清唱剧在意大利诞生。作为音乐会清唱剧这一传统真正的开端,是1619年阿奈里奥创作的《灵魂和谐的戏剧》。到17世纪中叶,意大利明
,演出于贵族小教堂的祈祷厅,歌词显地有两种使用不同语言的清唱剧,一种是“拉丁语清唱剧”
,面向广大的罗马公众,歌词为诗歌体,用意为散文体,用拉丁语演唱; 另一种是“世俗清唱剧”
大利语演唱。为清唱剧这一体裁最终确立作出贡献的是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卡里西米
,(1605~1675)他深刻的心理描绘和合唱写作手法对亨德尔有很大影响。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1685~1759)是巴罗克最优秀的清唱剧作曲家,代表作有非戏剧性的清唱剧《弥赛亚》和典型的合唱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
2. 瓦格纳将他改革后的歌剧称为“_____”,采用神话作为题材,摒弃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
,人声在歌剧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管弦乐织体覆盖全剧,每一幕音乐连续发展,被称为“_____”
以“_____”演唱的人声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声部,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物体、情感等的音乐主题“_____”反复出现,来提示剧情、贯穿音乐发展。
【答案】乐剧; 无终旋律; 吟诵调; 主导动机
【解析】瓦格纳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歌剧改革家,他改革后的歌剧称为“乐剧”。瓦格纳提出歌剧应选择神话题材,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无终旋律”。人声在歌剧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以“吟诵调”演唱的人声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声部。“主导动机”即以一段短小的动机或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事件、物体、地方,甚至是气氛、情感。
3. 莫扎特的歌剧杰作有:意大利喜歌剧《_____》和《唐璜》 。意大利正歌剧《_____》和《魔笛》。
【答案】费加罗的婚礼; 狄托的仁慈; 德语歌唱剧
【解析】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是奥地利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为人类留下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代表作品有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开罗的鹅》《受骗的丈夫》等,意大利正歌剧《狄托的仁慈》和德语歌唱剧《魔笛》等。
4. 在独奏键盘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前奏曲通常和_____组合成套,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但浪漫主义作曲家_____将前奏曲从成对的套曲中独立出来,使之成为浪漫主义的格言化小曲,他共写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
【答案】赋格曲; 肖邦
【解析】独奏键盘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前奏曲通常和赋格曲组合成套。但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将前奏曲从成对的套曲中独立出来,使前奏曲成为集中凝练、个性鲜明的独立体裁。
5. 15世纪中叶,_____乐派继勃艮地乐派之后兴起,绵延100多年,产生了大量杰出的音乐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乐派。
【答案】佛兰德
【解析】早在勃艮第乐派之时,法国北部、比利时及荷兰南部地区就形成了一个文化圈,勃艮第公国并入法国以后的100余年间,来自这一地区的大批杰出的音乐家活跃于欧洲各地,处于欧洲音乐的领导地位,他们被称为佛兰德乐派。著名的有奥克冈、若斯坎、拉索等。
6. 12~14世纪欧洲复调音乐作曲艺术中心在法国的_____教堂,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其中的杰出作曲家。
【答案】巴黎圣母院
【解析】12、13世纪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复调音乐的中心也转向巴黎,巴黎圣母院成为晚期中世纪复调最具创造性的中心。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圣母院乐派的最重要人物。
7. 舒伯特的主要创作包括_____多首艺术歌曲和_____部交响曲。
【答案】600; 9
【解析】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一生创作600多首艺术歌曲和9部交响曲,被誉为“歌曲之王”。
8. 德彪西的音乐旋律随意自然,和声手法忽略_____而强调色彩性,他试图摆脱大小调体系的束缚,转向使用_____和_____,_____的使用是他最富于革新意义的举动。
【答案】功能性; 教会调式; 五声音阶; 全音音阶
【解析】德彪西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取得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重视调式的表现力,如运用教会调式、五声音阶、全音音阶。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是他最富于革新意义的举动。
9. 19世纪法国特有的歌剧样式“大歌剧”风靡全欧,使得巴黎成为当时欧洲的歌剧中心。作曲家奥柏创作的《_____》最早为这种歌剧写作树立典范,作曲家梅耶比尔写作的歌剧《恶魔罗勃》达到了这种歌剧的顶峰。还有阿列维创作的《_____》、罗西尼创作的《_____》、瓦格纳创作的《黎恩济》和威尔第创作的《阿依达》都属于这种歌剧样式。
【答案】波尔蒂奇的哑女; 犹太女; 威廉·退尔
【解析】大歌剧一词原指巴黎歌剧院及在该剧院上演的作品,后专指19世纪法国特有的风格宏伟壮丽的歌剧。大歌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特别是延续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题材。代表作有奥柏的《波尔蒂奇的哑女》、梅耶比尔的《恶魔罗勃》、阿列维的《犹太女》、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阿依达》。《波尔蒂奇的哑女》创立了大歌剧的模式,最早为这种歌剧写作树立典范。
10.莫扎特的歌剧创作囊括18世纪的所有歌剧体裁,优秀杰作有意大利喜歌剧《_____》、正歌剧《_____》和_____《魔笛》。
【答案】费加罗的婚礼; 伊多梅纽斯; 德语歌唱剧
【解析】莫扎特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和交响曲。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而意大利喜歌剧更是他得心应手之作,《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都是莫扎特式的意大利喜歌剧。此外,《伊多梅纽斯》为正歌剧作品,《魔笛》为德语歌唱剧。
二、名词解释
11.舒伯特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主要创作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被誉为“德奥艺术歌
,代表作有《鱼》曲之王”《野玫瑰》《菩提树》《魔王》等。写有9部交响曲、大量钢琴奏呜曲和室内乐作品,并且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如“音乐的瞬间”。
12.《新音乐杂志》
答; 1834年,作曲家舒曼与维克等人共同创办的音乐评论杂志。杂志对当时德国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热情赞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才华,推荐肖邦和勃拉姆斯等新人。舒曼在评论文章中常用“佛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两个笔名,代表不同的性格,撰写各种不同观点的评论文童。
【答案】
13.流浪艺人
【答案】流浪艺人(minstrels )是出现于13~14世纪,在欧洲四处流浪的音乐艺人。他们常常在村头街巷与杂技艺人混合表演,也常为民间红白喜事助兴。表演的音乐大多是即兴性质,与民间音乐有联系。
14.牧歌一暴风雨后愉快和感激的心情。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