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学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它的产生、发展从来就和人类的文化活动纠结在一起。文学与文化的互建决定了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关联。一方面,人的文化活动不仅暗孕着文学的胚胎,而且萌发了文学的幼芽;另一方面,文学的繁荣又促进着整体的文化建设,营构了深醇的文化意味。文学与文化的渊源,既为文化的文学思考架设了支点,也为文学的文化研究提供了视角。由于人类的文化在不停地衍进,因而,文学也在不断的流变。网络文学就是文化衍进与文学流变联姻的产物。关注它,不仅有利于弄清今后文学的走向,而且对我们利用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把网络文学置于人类文化这一宏阔的语境中,人们会发现网络文学不只是作为文学文本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也作为文化文本而存在,表现在: 第一,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催生的全球化信息网络是网络文学潜滋暗长的十分重要的文化语境。植根于网络文化土壤中的网络文学,因为网络带来的时代的转变.文化的融合以及价值观的更新与其内在精神契合,铸就了自己崭新的文化特质。 第二,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源于对传统文学进行的文化审视,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文化改写。首先,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是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二二者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其次,网络文学消解了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读者获得了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再次,网络文学将传统的被鉴赏的文学改造成了被浏览的文学。所以,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向传统文学渗透,对传统文学进行改写,既体现了网络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文学审美特点的话语体系。 第三,网络文学蕴涵的新的文化精神在网络文学的作者、文本、读者诸要素中均得到了体现。就作者而言,他们有着和传统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就文本而言,网络文学的语言和表现的内容也和传统文学迥然不同;就读者而言,网络文学的读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他们的自主权增多、参与性增强。 第四,网络文学新的文化精神、新的交流方式,改变了文学创作和接受的视野,从文学的内部模式上对传统文学进行着解构。具体而言体现为: 1、广度视野对深度视野的解构:纷然杂陈的意象碎片透支的是都市生活的琐碎、无聊与空虚,阻碍了文本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空间视野对时间视野的解构:网络文学作品的共时效应挤压着传统文学的历时意识,遮蔽了传统文学的历史感。 3、交互视野对封闭视野的解构:作者视野与读者视野的交互融合,赋予了读者和作者平等的话语权,也直接导致了创作观念和手段的嬗变。 4、通俗视野对精英视野的解构:网络文学对文学消费性、娱乐性、可读性的看重,使文学真正重返了民间,但也消解了文学所应有的精神厚度。 5、虚拟视野对现实视野的解构:网络文学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依赖,突出了文学的物质内涵,使得文学话语成为了一种地地道道的结构实在。虚拟的网络“自我”给予了作者、读者相对的自由,使他们得以表现在现实中受到的压抑,但却使部分文学作品丧失了诗性自律。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解构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处于网络这一无比自由的文化空间之中的文学,应当如何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尽职、为弘扬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尽责?我以为:网络文学需要正确的理论引导和诗性自律。 总之,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对传统文学产生了影响,但目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学的地位,更不可能对传统文学进行全面覆盖,它修葺了传统文学的某些方面,赋予了文学以大众化的色彩,但也付出了丧失文学深度的代价。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当是今后文学走向繁荣的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