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4综合考试(行政管理学80分,公共政策学70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①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②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2. 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答案】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是指将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可将其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演进等内容; 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内容。具体的触发机制有:政治领导、危机事件、抗议活动、传媒曝光。

3. 渐进决策模型

【答案】渐进决策模型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是指把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对理性模型质疑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内涵主要包括:

(1)渐进模型实际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决策者不必过多地分析与评估新的备选方案,只着意于现存政策的修改和补充;

(3)渐进主义着意于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相互协调,使问题较易处理,而并不关心基础的变革;

(4)渐进主义在面对同一社会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时,只着重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不注重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手段和方案的重新选择。

渐进决策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描述了公共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但是渐进决策模型也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批评者对于其过于保守的倾向与适用性等方面提出了质疑。

4. 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案】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力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该定理是山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J ·阿罗提出的。“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表明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

作为该缺陷的一个结果,所有民主方式中的投票过程都潜在地具有被操纵的可能性。

5.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是指只要样本容量n 小于总体容量N ,总体中样本就不止一个。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统计量。其中任意两个样本的统计量相等的概率几乎为0。因此这些统计量也有相应的概率分布,比如均值抽样分布、标准差抽样分布等,这种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6. 事实分析

【答案】事实,简单地说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比如,人们可以真实地描述公共费用的多少以及使用情况等。由此提供给政策分析的信息,往往是描述性信息。所以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

从政策分析的研究角度来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客观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但在描述事实时,不论是判断、推理还是分析、综合,都离不开价值趋向的引导。同样一个客观事实,人们在观察上明显地表现出主体的价值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具有价值的事实。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1)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2)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萨拉门认为,非营利组织可以归结为六个特点:

①正式的组织

它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临时和非正式的民众集合并不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要得到国家法律的合法承认,具备这种法人资格,才能为团体托付订定契约和保管则物。

②民间的组织

它必须与政府组织分开,既不是政府组织的部分,也不山政府官员充任基金会所管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不能接受政府的明显支持,或者政府官员不能成为董事; 最主要在于‘自在基本结构上是民间组织,不能为政府控制。

③非利益的分配

它不是专为组织本身生产利润,非营利组织在特定的时间中聚集利润,但是要将其使用在机构的基本任务上,而不是分配给组织内的财源提供者,这是非营利组织与私人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

④自己治理

非营利组织能监控它们自己的活动,它们有内部的治理程序,而不接受外在团体的控制。 ⑤志愿性的团体非营利组织包括某些程度的志愿参与机构活动的导引或是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志愿人员组成负责领导的董事会⑥公共利益的属性非营利组织为公共日的服务,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性质组织的主要特点。

8. 试比较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从评价机构的地位来看,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评价有各自的特点。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其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

(1)内部评价

①内部评价的优点: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 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②内部评价的缺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评价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夸大成绩,掩饰失误,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评价结论往往代表着某一具体机构的局部利益,这使得公共政策评价容易走向片面性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公共政策评价要求评价者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专门的技术方法,而从实践上看,那些操作人员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训练。

(2)外部评价

①外部评价的优点

a. 受委托进行的评价。评价主体是专业的评价人员,具有政策评价的丰富经验; 评价主体置身于政策机构之外,与政策机构之间是一种契约合作关系,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有着明确的责任,能比较公正地进行评价。

b. 不受委托的评价。由公共政策目标群体进行的评价属于这种类型。由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是公共政策的承受者,他们对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利弊得失有着最为真切的感受,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可以对政策效果得出比较真实的估计。

②外部评价的缺点

a. 受委托进行的评价。评价主体有可能为迎合委托人的意愿而得出倾向于委托人利益的评价结论。

b. 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获取信息方面比较困难,评价结论也不易受到重视和得到采用。

9. 在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哪些官方决策者?

【答案】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