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细胞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二信使
【答案】第二信使是指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细胞质溶质内形成或向细胞质溶质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负责将信号传到细胞内部,如
号转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
2. 合成期。 【答案】时期合成,使核内合成期指细胞周期中合成的时期,也称S 期。核内的几乎都在这一的量倍増。在S 期中,由各条染色体(或染色体的不同部分)所进行的等。第二信使通过其浓度变化(增加或减少)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细胞内酶和非酶蛋白的活性,从而在细胞信合成是有快有慢的。另外新的组蛋白也在S 期合成。
3. 信号斑
【答案】
信号斑
移与定位。
4. 转决定是指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该三维结构成为蛋白质分选的信号,被特异的蛋白质进一步识别从而指导蛋白质的转
【答案】一般胚胎细胞一旦决定,那么沿着特定类型进行分化的方向是稳定的;但在果蝇中发现了某种突变体或培养的成虫盘细胞有时会出现不按已决定的分化类型发育,而生长出不是相应的成体结构,这种现象称为转决定。转决定同基因突变不同,是一群细胞而不是单一细胞发生变化。转决定的细胞可以回复到决定的原初状态,但更多的是突变成其他类型的结构,如触角成虫盘细胞变成翅或腿等。
5. 胞内体
【答案】胞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有初级胞内体和次级胞内体之分,初级胞内体通常位于细胞质的外侧,次级胞内体常位于细胞质的内侧,靠近细胞核。胞内体膜上具有.
体酸性条件下,受体同结合的配体分裂,重新循环到细胞质膜表面或高尔基体反面网络。
6. 亲核蛋白
【答案】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具有核定位信号。
质子泵,使其内部为酸性。初级胞内体是细胞胞吞作用形成的含有内含物的膜囊结构。在次级胞内
7. 支原体(mycoplasma )。
【答案】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8. 核体
【答案】
核体是指高等真核细胞的间期核内除染色质与核仁结构外,在染色质之间的空间所含的许多形态上不同的亚核结构域。如螺旋体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体。
二、简答题
9. 比较细胞质动力蛋白与驱动蛋白。
【答案】(1)两者都是将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大的发动机蛋白,都与微管结合在一起,但只有动力蛋白存在于纤毛和鞭毛的微管之中。
(2)驱动蛋白是通过加末端方式来引导微管的运动,动力蛋白则通过减末端方式来引导微管运动。
(3)虽然它们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但不是同源蛋白,而且立体结构非常不同。它们并不属于同一蛋白家族。
10.编码胶原蛋白的基因突变往往造成有害的后果,导致严重疾病。改变甘氨酸残基的突变尤其具有破坏性,因为胶原蛋白链中每三个位点就有一个甘氨酸残基,以保证形成特有的三股螺旋。问:如果两个胶原蛋白基因拷贝中仅一个有缺陷,这样的胶原突变有害吗?
【答案】由于组装时三条胶原蛋白链必须在一起形成三股螺旋,因此即使同时有正常的胶原蛋白链存在,有缺陷的分子还是会妨碍组装。所以胶原蛋白的突变是显性的,即使有一个正常拷贝的基因存在,突变仍显示出有害的效应。
11.尽管无法实验证实,但是人们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细胞中,其遗传资料是RNA 而不是DNA 。这是为什么?进化后期细胞的遗传材料又变成了双链DNA , 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1)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细胞遗传资料是RNA 而不是DNA 的原因
RNA 能形成特定的二级结构,可以有催化活性,而且其核糖比DNA 中的脱氧核糖更容易得到,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有自身复制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极可能是RNA 而不是DNA (那时有功能的蛋白质应该还没有形成,因为随机碰撞让多个氨基酸连接成功能性蛋白质分子的可能性远远小于RNA )。
(2)进化后期细胞的遗传材料变成双链DNA 的原因
进化后期细胞的遗传材料又变成了双链DNA ,是因为双链DNA 比单链RNA 稳定,且DNA 链中胸腺嘧啶代替了RNA 链中的尿嘧啶,使之易于修复,DNA 作为遗传物质载体可储存大量的信息并能更稳定地遗传,对进化更为有利。
12.试述真核生物
【答案】真核生物成的是无活性的
的前
然
转换的机制。 的转换实际上就是然后在激酶
后在和的完全激活。与周期蛋白B 结合,形
磷酸化,形成的是无活性
使一
磷酸化起的作用下,
将的和磷酸酶的作用下,
将位的磷酸脱去,形成活性系列的底物发生磷酸化,进入M 期。由此看来,位的磷酸化起抑制作用,
激活作用。
13.在基因敲除试验中,需要进行外源基因的转移,请说明为什么要用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请你展望胚胎干细胞培养的应用前景。
【答案】胚胎干细胞(ES )来源于正常的二倍体胚胎细胞,具有完整的核型,形成嵌合体动物的效率高,且可在体外长期培养,只要条件适宜,细胞可只分裂而不分化地连续传代,且保持多能性。自20世纪80年代末发明基因敲除技术以来,ES 细胞已成为制作嵌合体、获取转基因动物的一种重要途径。
(1)选择ES 细胞作为受体的原因
①ES 细胞具有多能性,而且可以在体外培养和传代,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对其进行一定的操作,如外源基因的转化、克隆、增殖、冻存和显微操作等。实验证明,ES 细胞注射到囊胚腔中,可参与宿主胚胎的发育形成正常的胚胎,且形成嵌合体的效率高,并具有分化出各种组织的潜能,而且还能形成具有功能性的生殖细胞。
②ES 细胞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功能状态,如在滋养层细胞上,ES 细胞呈未分化状态;在没有滋养层条件下经过诱导,ES 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细胞,甚至胚状体。
(2)ES 细胞培养的应用前景
可用于细胞分化、组织发生以及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等方面的生物学研究。
①在遗传工程方面,除了可用于制作嵌合体动物、进行遗传学研究外,还可以用作转基因动物的载体。
②在基础理论研究中,可以用于演示细胞分化、组织发生、癌变机制、基因表达、基因敲除和基因定位整合等。
③近年来,ES 细胞用于某些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生物技术方面,ES 细胞都将成为重要的材料和工具。
14.生物膜的脂双层既是液态的同时又是不对称的,这看来彼此矛盾。你如何解释它?
【答案】生物膜的脂双层是液态的与其具有不对称性并不矛盾。这是因为:
(1)生物膜的脂双层虽然是液态的,但并不是像溶液那样均一,应该描述成溶胶态或者液晶态更为合适。脂双层具有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2)生物膜具有不对称性,包括膜脂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膜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同一种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分布都有特定的方向或拓扑学特征;糖蛋白和糖脂的糖基部分均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跨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分别是C 端或者N 端,也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