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47细胞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残余小体
【答案】残余小体 是指次级溶酶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被消化的小分子物质被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而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所形成的结构。
2. 整合素
【答案】整合素即整联蛋白,是一种由α和β两个亚基形成异源二聚体的细胞黏着因子,整合素可与不同的配体结合,从而介导细胞与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着,其识别的主要部位是配体上的RGD 三肽结构,整合素还在细胞内外信号转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答案】的中文译名是停靠蛋白,又称停泊蛋白,为内质网膜整合蛋白,位于内质网膜的胞质面,是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可识别并特异结合信号识别颗粒。
4. 组成型胞吐途径
【答案】
组成型胞吐途径
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等功能。
5. 位置效应
【答案】细胞分化还与细胞所在位置及与其他细胞的联系有关,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位置效应。
6. 乙醛酸循环体
【答案】乙醛酸循环体是指一种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降解储存在种子中的脂肪酸,产生乙酰辅酶A , 并进一步形成琥珀酸,后者离开过氧化物酶体进一步转变成葡萄糖,上述转化过程中伴随一系列乙醛酸循环的反应,
7. 细胞周期
【答案】细胞周期
和间期。 又称细胞分裂周期,是指各细胞的生活周期,即细胞从一次有
期、S 期、期。 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增殖中体细胞其细胞周期可分分裂期又分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又分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由高尔基体反面囊膜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膜泡运输过程,呈连续分泌状态,完成质膜更新,分泌
8. 带3蛋白
【答案】带3蛋白与血型糖蛋白一样都是红细胞的膜蛋白,因其在PAGE 电泳分部时位于第三条带而得名。带3蛋白在红细胞膜中含量很高,约为红细胞膜蛋白的25%。由于带3蛋白具有阴离子转运功能,所以带3蛋白又被称为“阴离子通道”。带3蛋白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每条亚基含929个氨基酸。它是一种糖蛋白,在质膜中穿越12—14次,因此,它是多次跨膜蛋白。
二、简答题
9. 请简述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和它的基本结构。
【答案】(l )核小体在细胞中存在的实验证据
①用温和的方法裂解细胞核,将染色质铺展在电镜铜网上,通过电镜观察,未经处理的染色质自然结构为 30nm 的纤丝,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一系列核小体彼此连接的串珠状结构,串珠的直径为
②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时,发现绝大多数DNA 被降解为大约200bp 或其整数倍的片段。如 果用同样方法处理裸露的DNA ,则产生随机大小的片段群体。
③应用X 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染色质结晶颗粒,发现核小体颗粒是直径为llnm 、高6.0nm 的扁圆柱体,具有二分对称性。
④微小染色体分析。用病毒感染细胞,病毒DNA 进入细胞后,与宿主的组蛋白结
的DNA 为环状,周长约若相当合,形成串珠状微小染色体,电镜观察
(2)核小体的基本结构
①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 左右的DNA 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
白
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
相对分子质量为
成,包括两个和两个 由四个异二聚体构于一个核小体,则可形成25个核小体,实际观察到23个,与推断基本一致。
③147bp 的DNA 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
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锁住核小体DNA 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④两个相邻的核小体之间以DNA 相连,典型长度60bP , 不同物种变化值为
10.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膜转运蛋白可帮助物质进行跨膜转运,它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1)载体蛋白通过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变构,使物质转运跨膜,其转运过程有的是耗能的主
,动运输,有的是不耗能的易化扩散。在转运方式中,有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单运输)
,或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物质(对向运输)有的同时同向转运两种物质(共运输)。
(2)通道蛋白则是靠在膜上形成的极性通道转运物质,此过程都属于不耗能的易化扩散。通
不等。 ⑤组蛋白和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
,有的是在特定条件控制下间断开放的(如道蛋白形成的通道有的是持续开放的(如水通道蛋白)
配体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和离子闸门通道)。
11.用于转录的聚合酶能用来合成复制所需的
【答案】一般是不能的。因为存在几个问题:
(1)用作合成引物的
分布在引物酶需要每隔数百碱基就起始一次,比每隔一定距离进行配置的启动子要频繁得多。因此起始作用需要以一种不依赖启动子的方式进行,或者要有更多的启动子上,两者都会对转录的调控产生问题。
引物比短得多,因此,引物酶要比转录酶更频繁地终止,终止
病毒却能利用宿主的聚合酶来合成复制毋需终止子序列,或者需要更多的终止子出现。因此,在进化中出现了各(2
)复制所需的
必须自发进行,即引物吗? 具特殊性质的酶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一些小的所需的引物。
12.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1)活性染色质很少有组蛋白
(3)核小体组蛋白
(4)核小体组蛋白
(5)非组蛋白与其结合; (2)非活性染色质比较,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 很少被磷酸化; 在许多物种很少有变异形式; 和只存在于活性染色质中。
13.为什么说协同转运是间接消耗ATP? 两种协同转运有什么不同?
【答案】因为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梯度,而维持这种离
子电化学梯度则是通过钠钾泵(或质子泵)消耗ATP 所实现的,因此,协同转运是间接消耗ATP 。
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协同转运又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同向转运是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反向转运是指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
14.试比较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线管模型与骨架一放射环结构模型。
【答案】(1)两种模型在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上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对直径
的螺线管如何进一步包装成染色体存在分歧。
(2)多级螺线管模型主要强调螺旋化,即
架-放射环结构模型主要强调环化与折叠,即双螺旋经过四级螺旋包装形成染色体,而骨的染色线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锚定在染色体骨架上,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再进一步包装成染色体。
(3)两种模型都有一些试验与观察的证据,但都难以代表全部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具有多样性,染色体的结构模型也具有多样性,也许这些模型机制在包装过程中共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