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闻评论中的夹叙夹议与理论文章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否一回事?

【答案】(i )新闻评论中的夹叙夹议类似于理论文章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夹叙夹议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说理时有虚有实,虚实相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道理。

(a )新闻评论是一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文体,不同于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是它的基本技法。由于题材不同,写作的庄重程度不同,不一定每篇新闻评论都要有这样的写法,但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是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的好方法,是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的重要一环。

2. 请简述新闻时评在中国传媒业发展的轨迹、当下的状况,及其对公共领域的贡献。

【答案】(1)新闻时评的含义

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时评的“时”,不仅是新闻时效的“时”,更应是“时事”的“时”、“时代”的“时”。当下时评的最大魅力在于,说当今社会之热点,抓民众关心之焦点,破群众生活之难点,解民忧、释民惑、达民意,从而影响和引导受众,使人们对社会现象作出是与非的理性分析和正确评价,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2)新闻时评在中国传媒业发展的轨迹和当下的状况

①新闻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

1996年1月12日,《南方周末》新年改版,在“时事纵横”版开办“阅报札记”专栏(后来更名为“纵横谈”),发表第一篇署名为郡烈山的文章《卧榻之侧怎忍他人哀号》。以激浊扬清、针贬时弊为宗旨的“阅报札记”推出后,迅速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从此,该栏目每周推出一篇郡烈山主笔的时评文章,直至2001年4月。

与传统新闻评论不同,“阅报札记”、“纵横谈”点燃了新时评的星星之火。之后,《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从纯杂文专栏转型为杂文化时评专栏,“冰点时评”也于1998年11月问世,国内时评逐步兴起。

②新闻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

1999年,《中国青年报》率先开辟时评专版一一“青年话题”,开创中国近代媒体设立独立评论版的历史。时评从“栏”发展为“版”,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时评专版一方面发挥整合集约的优势,联合起分散的力量,能更强势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并更容易打造成一份报

纸的旗舰,为报纸赢得声誉; 另一方面有利于开辟一片思想和观念争奇斗艳的园地,打造一个具有理性批判精神的公共话语平台。

2001年,《北京青年报》在“今日社评”的基础之上创办“每周评论”版。“每周评论”突破了“青年话题”在版名上的含蓄与避讳,直接将“评论”的旗帜悬挂于版头。它的成功运作,有效地呼应“青年话题”为新时评专版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媒体时评的探索提供宝贵经验。从此,“评论”、“时评”、“社评”等毫不隐讳地成为版面的名称、频道的名字。

③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2002年3月4日,在《南方都市报》扩版为常规每日出报88版的当天,“南都时评”面世,《南方都市报》开始迈向“有厚度,更有深度”的主流媒体之旅,开创中国都市日报时评版的先例。

2002年12月,《齐鲁晚报》开辟时评版,每周五期,主要栏目包括“头条评论”、“传媒观点”、“画里画外”、“声音”、“观点碰撞”等。“头条评论”一般针对重大事件发言,“传媒观点”专门浓缩、选登其他媒体的有见地的言论,“观点碰撞”将有分歧的观点放在一起证明,“声音”则是将一些人对于一件事情的一两句评论进行刊登。

在运作形式上,“南都时评”、“齐鲁时评”等对同行媒体的时评运作有借鉴价值,比如:时评从不定期发表到定期发表,从散落于不同版面的栏目变成专版,从不定期版或数天一版变为每天两个版面以上。周期的确定、版位的明确、容量的扩大,都让受众感觉到时评的盛行。

④报网时评的互动(2003-2004)

2003年前后,一股“网络时评风”遍吹中国众多网站。无论大小如何、性质怎样、何种类型,这些网站都设有专门的时评专栏或频道。如搜狐网的“搜狐星空”、新浪网“新浪时评”、网易“第三只眼”、人民网“人民时评”等,甚至出现分门别类的时评网站(如法学时评网等),它们都为时评设主题、为时评作者开辟专栏。

在网络时评轰轰烈烈发展的同时,全国城市党报也纷纷开始开创时评版,并设立网络版,与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合作,互相转载、摘录,加速报网互动,深化传播效果。报网时评齐头并进的局面清晰呈现,并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互相补充”的态势。网络的草根性和去中心性导致时评观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从一定程度上也显示时评的个性光彩。

⑤新时评的缩水与坎坷(2005-2006

2004年4月,新浪、搜狐、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有影响力的原创时评频道和栏目均被有关部门叫停,为新时评的坎坷埋下转折的伏笔。

2005年前后,一批报纸时评版停办、转型与缩水。2005年初,运作不到一年时间,却较受读者欢迎的《武汉晨报》时评版“说吧”关停。随后,《中国青年报》、《武汉晚报》等媒体的时评版纷纷转型。

(3)新闻时评对公共领域的贡献

从上述新闻时评在我国媒体上的发展轨迹来看,在公共领域建构的过程中,新时评专栏的产生推进批判公共性的有效激发,新时评专版的发展促进“自治”精神的逐渐培育,大众报时评版

的兴盛加速“公开性”、“开放性”言说风气的初步养成,报网时评的互动推动平民主张的崛起,而新时评的缩水与坎坷也折射出公共领域建构的艰辛。

民主兴则时评兴,时评兴则民主更兴。伴随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舆论空间的逐渐开放、传媒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时评成长的土壤会更加肥沃,生命力更趋旺盛,推进公共领域构建的历程将更加平坦。

3. 根据其主要性能,新闻评论可分为几大类?

【答案】新闻评论按其主要性能可分为:

(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新闻评论

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新闻评论

对党和政府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来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类评论常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社论、思想评论、漫谈、杂感等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

(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这类评论专业性较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媒体编辑部就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某一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的评论均属这一类。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新闻评论

一般指为配合重要纪念日、重要庆典、重大活动和外交礼节性而撰写的言论。这类评论虽然带有某种应景和应酬的性质,但也可以进行一些重要问题的解释和说明,表明我国在国内国际某些问题上的态度及立场。

4. 谈谈新闻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该遵守的几个原则。

【答案】与一般的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的结构有自己的要求。由于评论以分析、议论、评价、说理为主要任务,因而其结构布局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或节目)的具体内容,根据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评论的观点、材料和先后顺序。

(2)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求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前后布局。

(3)评论的结构布局应反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结构总体框架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在开头、结尾和层次安排上应体现自身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