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866新闻传播实务之现代新闻评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由头
【答案】由头是指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和由头的构成上有所不同,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谚语格言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
2. 系列评论
【答案】系列评论是指针对某一重大问题和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在三篇以上。系列评论所反映的问题比较重大,而且涉及的面也较广,在一篇评论文章里很难说清楚、说完整,需要将重要的问题分割开来,一篇一篇地辨析和阐释。系列评论一般来说都是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分成若干小题目来做,各篇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系统。
3.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4. 新闻评论
【答案】新闻评论是指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感随笔、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5. 分论点
【答案】分论点是指派生于评论的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从属论点。不少新闻评论由于论述的内容比较重要,比较丰富,为更好地阐明总论点,往往需要从几个方面或层层深入论述,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从属论点,又称分论点或子论点,它们都派生于总论
点并为阐明总论点服务。
6. 文前按语
【答案】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按语形式。它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在三种按语形式中,地位最为重要,编排位置最突出、显著。写作要求言简意赅,常使用论断性语言,不必重复叙述新闻中的事实,也无需组织论证,只要直接、鲜明地提出论断即可。文前按语不要拟标题,也不宜署名。
7. 群众参与式评论
【答案】群众参与式评论是指报纸邀请社会各界群众代表人物,在深入基层的编辑的协助下,撰写富有理论思考的群众系列评论。这种群众系列评论,不只是运用评论引导舆论方式上的创新,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扬光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形成正确舆论的主体。
8.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
【答案】《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是指马克思于1842年写下的一篇评论文章,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马克思在文中痛斥普鲁士政府推行的书报检查制度,他评论道:“这样一来,作家就成了最可怕的恐怖主义的牺牲品,遭到了怀疑的制裁。”他还提出“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一一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这篇评论在捍卫无产阶级言论自由方面有重要意义。
9. 社论
【答案】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10.以事论理
【答案】以事论理,是指在论证中,先列举事实,再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论。它要求一定是和本篇文章的道理相关的事例。这个事例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也可以是一组新统计的数据,还可以是一系列为人所知的现象。在列举事例时,要围绕主题简明扼要,不可过于冗长Ag 嗦。
11.立论
【答案】立论,是指作者从正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态度的论证方法。立沦汇总常用的方法有事例论证、事理论证、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等。作者在使用某个比喻时,一定要强调该比喻的适用范围和它的不足之处,最终还是靠论证来解决问题。
12.论辩型社论
【答案】论辩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它的任务,对外,揭露、批驳霸权主义的冷战思维和行径,及其所推行的强权政治,尤其是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或别国内政,以破坏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图谋和谬说; 对内,则是对重大违法乱纪和腐败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对极左思潮进行批驳,对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动思潮进行揭露和批驳,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揭露、辨正和批驳,旨在扶正祛邪,明辨是非,伸张正义,引导舆论。
二、简答题
13.将自己原先写作的评论习作与邻座的同学互相交换,找出文章中属于空泛、俗套、跑题、冗长的问题,然后加以修改。
【答案】示例如下:
贫困女研究生带母求学自杀是不孝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杀身亡,网友将矛头指向海事大学校方。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弟弟尚不满4岁。网帖称自杀直接原因是杨母被禁止住学生宿舍,导致杨元元心理崩溃。看到这样的标题,心头默然窜起的,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因为,活着是最重要的啊。
当看到“贫困”这两个字眼的时候,相信有不少的人内心会怒火陡升,本不该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还是发生了。所以会有太多的公众把矛头直指海事大学。究其本质,是因为社会上这架承载财富的天平在逐渐的倾斜,才造成了这种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
逝者已去,按理说本不该再说长道短,但不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这样类似的悲剧就还会重演!
事情看起来简单明了,因为家庭绝对的贫困,学校不允许其母亲到宿舍借住,杨元元心理崩溃而自杀。正是因为贫困是最大的诱因,才使得公众一边倒的认为是学校的责任。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这样,贫困的杨元元在你的学校读书,学校有义务帮助其解决一些困难。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的简单,就即便校方帮了她这个忙,但是贫困依然存在,不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变故把她的心理防线击垮。所以贫困既是她坚强的心理防线,贫困又是她致命的弱点。可以肯定,杨元元在生前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煎熬之中,贫困、求学、养活母亲,应该是她每天要想无数次的东西。也正是因为这样,再加上年龄的因素,她变得孤僻而高傲的看着一切,她的表面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她的内心很脆弱。自杀的念头不是突然来的,是作为一个炸药包早己存放在她的体内的,只不过这次校方的刺激,相当于是点燃了导火线。所以说校方不是没有责任,但是主要的责任还是在杨元元的身上。
我如果这样说,有公众一定会骂我的,我说你们可以骂我,但让我把话说完,再骂我也不迟啊。至于公众为何骂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杨元元没有错,错的是校方,错的是社会对她贫困的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