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2008年2月1日,微软宣布洽购雅虎,自此微软与雅虎之间围绕这场并购开始了一系列的博弈,直至6月13日,雅虎宣布终止与微软的所有谈判。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在此过程中涉及了哪些并购与反并购手段。
【答案】2008年2月起,微软着手洽谈手收购雅虎,二者就收购方式和收购价格展开了协商。雅虎并不反对微软的收购行为,但认为微软严重低估了雅虎的股价。最终因价格协商没有取得一致,导致谈判破裂、收购计划破产。
(1)事件回顾
102月1日晚间,微软宣布将以446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雅虎。
②2月11日,雅虎董示44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严重低估”了雅虎的实际价值。
③2月11日消息,新闻集团与雅虎进行谈判,与微软展开竞购。
④2月15日消息,微软将在10天之内将收购报价提高至每股35美元(交易总值约500亿美元)。
⑤2月20日消息,雅虎宣布将实施新型离职补偿金计划。该措施适用于包括雅虎高管在内的所有员工。如果公司管理权发生变动,该离职补偿金计划将在此后两年内有效。
)2月2月28日消息,Google 考虑以较高价格收购雅虎20%股份,打乱微软收购。
⑦直至6月13口,雅虎宣布终止与微软谈判。
(2)主要的并购手段
①微软的现金收购
现金收购是指一家传媒企业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购买另一家传媒企业的全部或主要资产,从而在事实上取得该传媒企业控制权的行为。微软以446亿美元,通过全资的形式收购雅虎的全部资产,运用的是现金收购策略。
②谷歌的股票收购
股票收购是指一家传媒企业通过一定方式收购另一家传媒公司的股票,当其获取的股票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取得该公司控制权的一种交易行为。Google 考虑以较高价格收购雅虎20%股份,运用的是股票收购的策略。
(3)雅虎的反并购手段
①资产重估
许多公司定期对其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并把结果编入资产负债表,提高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由于收购出价与账面价值有内在联系,因而提高账面价值会抬高收购出价,抑制收购动机。雅虎董事认为微软低估了雅虎的市值,要求微软提高收购价格就是利用资产重估进行反并购的表现。
②寻找“白衣骑士”寻找“白衣骑士”,是指目标公司在遭到故意收购袭击的时候,主动寻找第三方(即“白衣骑士”)来与袭击者争购,造成第三方与袭击者竞价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局面。雅虎分别与新闻集团和谷歌谈判,让二两个“白衣骑士”参与争购,迫使微软抬高收购价格。
③降落伞策略
a. “金降落伞”,是指目标传媒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由公司董事及高层管理者与目标公司签订合同规定:当目标公司被并购接管、其董事及高层管理者被解职的时候,可一次性领到巨额的退休金(解职费)、股票选择权收入或额外津贴。
b. “灰降落伞”,是指向下面几级的管理人员提供较为逊色的同类保证,根据工龄长短领取数周至数月的工资。
c. “锡降落伞”,是指「标公司的员工若在公司被收购后两年内被解雇的话,则可领取员下遣散费。
在微软提高收购价格之后,雅虎宣布将实施新型离职补偿金计划。该措施适用于包括雅虎高管在内的所有员工。如果公司管理权发生变动,该离职补偿金计划将在此后两年内有效。这是利用“降落伞”策略,维护员工利益,提高收购成本,增加收购阻碍的重要手段。
2. 媒介企业如何实施价格策略?
【答案】媒介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不但要求企业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预测,而且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市场供求、消费者心理及竞争状况、企业目标等因素作出判断与选择。
①根据成本
媒介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首先要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产品定价不能过低,需要确保产品定价使企业在现期或长期范围内盈利或不至于亏损严重。
②根据市场结构
媒介企业在实施价格策略时,要考虑在市场结构中,企业产品的定位和所处的细分市场。根据自身定位和市场结构确定合理的价格。
③根据市场需求
媒介企业实施价格策略要考虑市场即受众的需求。在受众需求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产品的价格,在需求量小的情况下则需要适当降价刺激需求。
④根据消费者心理
如果媒介企业生产的是“名牌产品”,企业往往可以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的心理而制定大大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价格. 例如电视剧《甄媳传》的售价就远远高于其他同类电视剧。
⑤根据竞争状况
媒介企业在实施价格策略时要参考竞争产品的价格。如果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而定价高于竞争产品,可能会导致市场流失。
③根据企业目标
如果媒介企业目标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则可采取低价策略,促进销售。如果企业短期目标
是为了盈利,而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则可适当提高产品价格。
3. 媒介产业中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
【答案】媒介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导致媒介资源配置无效率,无法满足公共利益或有损公共利益的情况。传媒产业中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新闻自由的滥用。
(1)现象
新闻自由是人类有新闻传播以来就开始不断追求的一种自由价值,从16世纪起,西方学者开始为实现新闻出版自由努力奋斗,随着新闻自由主义的发展,滥用新闻自由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崇尚自由放任、新闻业的自私和过度商业化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例如,20世纪普利策与赫斯特的“黄色新闻”之争让“粗俗、下流和不顾后果的煽情主义精神逐步侵蚀了优良品味和高尚道德的教规,它培养了生活的坏习气,降低了读者的道德水准,它冒失的语言可能刺激起疯狂的人走向犯罪,它将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糟”
在1956年结集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有人归纳了对报刊自由主义的批评:①报刊为它自己的目的使用其巨大的力量。报刊老板特别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传播自己的意见,损害反对的意见。②报刊为大商业效劳,并且有时让广告客户控制其编辑方针和编辑内容。③报刊曾经对抗社会变革。④报刊的时事报道,时常更多地注意肤浅的和刺激性的事件,而不注意当前发生的重要事件。它的娱乐材料常常缺乏积极的内容。⑤报刊已经危害了社会道德。⑥报刊无理地侵犯了个人的私生活。⑦报刊被一个社会经济阶级一一笼统地说即“商业阶级”一一所控制,后来者就无法厕身这一事业。
(2)原因
社会责任论将媒介市场失灵的原因归结为媒介在市场上缺乏自律。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不能客观公正的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导致信息扭曲、失真。媒体或从业者滥用新闻自由,提供虚假或失实信息的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道德。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①是建立自律制度,也就是制定行为守则和规范,建立执行机构,并规定对违反者的惩处方式。②通过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实行自我批评,制定职业标准。
4. 在几种主要的市场结构中,厂商怎样做出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答案】在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以及垄断四种市场结构中,厂商主要通过调节价格和产量控制利润。
(1)完全竞争
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的特征是:在其中有为数众多的小型厂商,生产同质的(或相同的)产品。在这里,小型只是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任何一个厂商的产量,在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中都不占据重要的比例,因而一个厂商产量上的变动,对整个产业的供给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作为价格接收者厂商需要做出产量决策,因为产量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一个厂商的产量过大,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以致总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2)垄断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