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二)复试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 40年代,在60年代达至高潮。它在植根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验,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拉丁美洲的历史和贫穷落后的现实融为一炉,在故事情节中夹杂着神话传说、奇迹梦幻等超自然因素,运用现代主义文学象征寓意、联想暗示、时序颠倒等表现方法,展现一个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文学世界,以此来表现拉丁美洲的独特现实,探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家为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哑斯、占巴的卡彭铁尔和墨西哥的鲁尔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最杰出的代表作。

2. 《恶之花》

【答案】《恶之花》是波德莱尔于1857年创作的诗集。它完美体现了波德莱尔的创新精神:一方面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另一方面他也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恶之花》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全诗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忧郁与理想”分量最重,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在这一部分中,诗人耐心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所作的努力。

3. 文艺复兴

【答案】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它最初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半期及于法、德、英、西班牙等国。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4. 黑色幽默

【答案】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

,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黑

色幽默是指意志坚强的个人对可怕而又滑稽的社会现实的冷酷嘲笑,它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

而深刻的影响。其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井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拍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三部作品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5.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二、简答题

6. 达尔杜弗这个形象有何揭露意义?

【答案】《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完全体现在中心人物达尔杜弗的身上,其形象的揭露意义具体表现在:

(1)伪善的性格特征

达尔杜弗是一个伪善的没落贵族和宗教骗子,他伪装虔诚骗取奥尔贡和其母亲的信任,暗地里却凯觑奥尔贡的财产、垂涎其妻子,背着奥尔贡实施勾引其妻子、夺取其财产的阴谋。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表里不一,表面上装成一个节欲、苦修的虔诚教士,实际上却从不拒绝世俗的享乐,而且还为其欲望和贪婪进行无耻的狡辩。剧本不但层层剥下了达尔杜弗伪善的外衣,使其本相毕露,并且指出了他的险恶用心和严重危害,即霸占奥尔贡的妻子、财产,把奥尔贡赶出家门。达尔杜弗的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切中时弊,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教会以及打着宗教幌子进行秘密特务勾当的“圣体会”。

(2)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

一旦恶行败露,达尔杜弗就暴露出凶狠恶毒的嘴脸,还将奥尔贡的秘密上告警察,达到霸占其财产的目的。达尔杜弗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其形象已经成了“伪善者”的代名词。当时外省有不少像达尔杜弗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大多成为骗子,伪善不仅存在于教会中,它还充斥于贵族阶层,形成了社会恶习。通过达尔杜弗这个人物,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上流社会伪善的习气和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7. 你喜欢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的哪一部? 为什么?

【答案】托尔斯泰是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最喜欢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因在于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经典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内容的经典性

①充分展现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矛盾和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安娜和列文追求新生活这两条平行而又互相联系的线索,以史诗般的风格展现了农奴制度废除以后俄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矛盾和时代特征,也体现了这个时期托尔斯泰思想的变化。

②批判社会的虚伪和落后

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线索,反映了城市贵族的生活. 批判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列文进行改革失败最后在宗教中获得解脱的线索,反映了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农村的动向,体现了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③深刻再现了托尔斯泰这一时期的精神痛苦

《安娜·卡列尼娜》在体现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方面,尤其反映了托尔斯泰这一时期的精神痛苦。在彻底转向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之前. 托尔斯泰经历了非常痛苦的精神危机,这部作品写于他世界观激变的前”真实记录了托尔斯泰本人的精神探索,尤其是他的精神痛苦。列文体验到的改革失败的痛苦,对俄国现实的焦虑。很好地反映了托尔斯泰此一时期的思想特征。

(2)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安娜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社会的叛逆者形象,通过这一形象的毁灭,托尔斯泰批判了贵族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堕落,同时也反映了托尔斯泰思想的局限以及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胜利。

①大胆追求有价值的生活

她不仅外貌娴雅、端庄、自然而质朴,而且有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充沛的生命力和获得真正幸福的渴望,在思想道德和才智等方面,她都高于当时一般的贵族妇女。然而安娜的追求以悲剧告终。通过安娜的悲剧,托尔斯泰表达了对贵族上流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反应了作者对安娜追求个人感情幸福的否定。

②个性解放、自由

托尔斯泰并不赞成安娜体现的个性自由的西方思想,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克服了自我思想的局限,将美丽的外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赋予了安娜,并倾注了深刻的同情,通过安娜的抗争否定了上流社会,剖析了其悲剧的社会内涵,将其塑造成一个感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胜利。

(3)人物悲剧的经典性

安娜的悲剧命运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①封建社会和虚伪的道德习俗造成了安娜的不幸她被姑母安排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0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