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代佛教地理研究

关键词:无

  摘要

绪论 一、研究唐代佛教地理的意义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与地理环境(自然的、人文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任何一种宗教的形式、传播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空间范围,受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宗教一经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地理环境,并成为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宗教地理学就是要探讨一定文化地域中的宗教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宗教的传播、发展不仅具有地域性,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差异。探求历史时期宗教发展的空间组合与地域分异,阐述当代宗教区域差异的历史原因,这就是历史宗教地里。 本文即属于历史宗教地里的范畴。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中国佛教发展到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佛教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又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唐代佛教地里,就显得很有意义。 历史文化地理学是应该包括历史佛教地理的。现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历史佛教地理又是其中最薄弱的分支之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历史文化地理学乃至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就唐代而言,许多地理现象(主要是人文的)区域特征的形成、发展,都与佛教有联系,因此,唐代佛教地理的研究,当也有助于唐代文化地理和唐代地理的研究,也有助于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状况的了解。此外,当代的宗教(佛教)地理现象根植于历史时期的宗教(佛教)地理现象,所以开展历史时期的佛教地理,特别是佛教极盛时期的唐代佛教地理的研究,对于唐代宗教(佛教)地理的研究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