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民族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指出测定下列试样中氯的方法

(1)(2)(3)(4)(5)(6)【答案】(1)(2)(3)(4)(5)(6) 2.

莫尔法(

作指示剂);

为指示剂;

介质中,改良的佛尔哈德法,莫尔法(

作指示剂);

; 。

]沉淀,然后可以采用两

介质中,改良的佛尔哈德法,无须另加指示剂; 介质中,改良的佛尔哈德法测定介质中,改良的佛尔哈德法测定

与丁二酮肟(DMG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丁二酮肟镍

种方法测定:一是将沉淀洗涤、烘干,以式称重。采用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形式称重;二是将沉淀再灼烧成NiO 的形

【答案】以采用第一种方法较好,因在第一种方法中,称量的是丁二铜肪镍,摩尔质量比NiO 大,Ni 的相对含量较小,称量的相对误差较小。

3. 简述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

【答案】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的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1)微滤: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

之间;

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

(1)超滤: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更小,为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3)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讲1(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4)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 ;

(5)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4. 试预测丁醛的主要断裂过程及在质谱图上出现的主要离子峰。

【答案】丁醛的主要断裂过程及在质谱图中产生的离子可归纳于下列简式中。

丁醛含有羰基。羰基化合物的主要断裂方式有羰基位的键断裂生成相应的离子。如果C=( )的位碳原子上有H 原子,则能发生麦氏重排。

5. 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在数理统计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把组成总体的各个元素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的结果称为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

6. 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1)溶液的酸度;(2)表面活性剂浓度(3)离子强度;(4)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的性质。

二、计算题

7. 根据下列电池:试计算

离子的浓度

【答案】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常数:

所以,Ag+的浓度为:

沉淀膜电极的电位为:

若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为-288mV ,

所以,电池电动势为:

代入已知电动势得:

8. 测定某化肥中的含氮量时,测得如下数据。

【答案】先确定极端值(可疑值),根据数据排列分析确定34.08%是极端值

查表n=6时,

说明极端值34.08应保留。

S=0.16, 查表有n=6时,t=2.015,置信区间

9. 在25°C 时,用标准甘汞电极(NCE )作正极,的

溶液中,测得电动势为-0.159V 。换用含【答案】因为电动势表达式为:

可以得到下面方程组:

C 时,未知溶液的Cat 浓度为多少?已知25°

:选择性电极作负极,放入

. 的未知溶液后,测得电动势为-0.212V 。问

34.45%,34.30%,34.20%,

34.25%

及34.08%。试用Q 检验法决定极端值的取舍,并求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这样,解上述方程组得未知溶液¥

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