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912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答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

(1)制度激励

家庭承包制改革大大拓展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空间,有效地培育了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促使人们有效地将资源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中。经营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民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地位,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奠立了制度基础和前提条件。

(2)政策优化

①国家对农业的计划管理手段不断减少,使农民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各种农产品的比较利益大小,安排农业生产;

②国家的农业政策逐步转变为对农业的宏观控制,特别是转变为对农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同时对农民不合理的经营行为进行阻止和引导;

③国家建立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或产业区,在农产品贸易自山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对竞争力和战略地位不同的农产品采取不同的对外开放政策。

(3)市场诱导与需求拉动

①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各种农产品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变动成为农民关注的重点,需求拉动成为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力量;

②农民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经营,通过经营组织力一式的现代化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绩效。

(4)科技支撑

科技兴农促使中国农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化,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育种、栽培技术、畜禽育种、饲料加工和饲养技术、各种常规和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提高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资源的配置效率。

2. 试分析人口、人力资本积累、自然资源、环境和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答案】(1)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人口增长对农业的影响

a. 从资源方面来看,人口过多,人均资源量的进一步降低,使农业资源负担过重,削弱人均产出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 从环境方面来看,人口过多将增加资源利用强度,破坏生态系统,为满足人口群体生产和消费的增加,产生各种环境问题。

c. 从社会方面看,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更为严重,进而会

加速人口的聚集和迁移,引起城市化质量下降、失业增加、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②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现代农业对农业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因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农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自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及体力的存量。人力资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人力资本积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

(2)自然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类社会自身的永续生存和发展,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只顾及当代人的利益,还必须关注后代人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支持着自身及人类的持续发展,其承载力预不着世界及各国人口的规模,也制约着人类经济社会结构的规模。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最低安全标准原则; ②公平性原则。

(3)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系统以及人们对之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依存关系。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另一方面又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质和其他种种结果。环境问题有以下特性:

①环境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②环境问题具有传递性;

③环境污染往往具有累积性,呈指数式发展:

④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4)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①农业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落后;

②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③某些技术进步可能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 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案】(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一一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

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小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竟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般会下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①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②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④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⑤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