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诗经》中有一些描写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祭祀等方面的诗歌,这些农事诗反映出了西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耕社会经济状况。周人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思想体系、文化渊源、伦理规范等。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考察《诗经》农事诗作为历史、思想文化、文学审美的研究材料等方面的价值。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基本方法。
正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对《诗经》农事诗的界定及研究历史作了概括介绍。首先进行了篇目的界定。农事诗是指那些以农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包括《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小雅·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诗经》农事诗还包括那些与农事活动有关的篇章,诸如记叙周人农耕历史的《大雅·生民》、《公刘》、《緜》等;抒发怀乡恋土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其次对农事诗在历代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诗经》农事诗研究大的方面可分为两个时代。以五四为分界线,五四以前,先秦是《诗经》研究的奠基时期、先秦以后主要是经学的诗经研究,具有代表性有三个时期:汉学时期、宋学时期和清学时期;五四后西学渐进,胡适、闻一多、郭沫若等运用西方理论对《诗经》进行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第二章分析论述了《诗经》农事诗的历史资料价值。《诗经》对于研究周代社会作为史料的价值已为学者所共识。《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等综合来看,从其农业始祖后稷诞生至武王伐纣,形成一部轮廓清晰、脉络分明的周部族发展史,具有史诗的性质。《小雅》中的《甫田》、《大田》;《周颂》中的《臣工》、《良耜》、《载芟》中描写的劳动工具、耕作方式等方面又是分析周代社会状况的最为鲜活的材料。现代历史学家也以《诗经》农事诗为材料,用先进的理论武器,分析周代的社会现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第三章论述了《诗经》农事诗的思想文化价值。在《豳风·七月》、《大雅·公刘》、《周颂·思文》、等篇中强调周人先祖的“功”、“德”形成了周人重德的渊源,这种“德”的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周颂》中的几首农事诗都是祭祀时用的乐歌。周代最重要的“籍田礼”、“社稷典礼”等是宗周礼乐文化的典型表现。《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风·鸨羽》等诗歌,反映出周人农耕人生的经验和他们对故土深深的依恋,这几首诗具有典型的农耕人生怀乡恋土的特质。
第四章从《诗经》农事诗的文学审美价值来论述。从整体上考察《诗经》农事诗体现出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七月》、《大雅》中带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叙事为主,又带有抒情性,是叙事的抒情化。《诗经》农事诗的表现方式不仅具有以四言为主的相对规范、完整的体裁形式;较为齐整而有规律的章法、韵律;以比兴为主兼具夸张、对比、复叠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而且为中国以抒情性为主要特征的民族诗歌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具体形象的艺术典范。
结语是对论文作总体的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