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社会保障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答案】社会保障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的关系表现在:社会保障的行为是社会控制,其内容与任务是解决各种特定的社会问题,从而与社会学息息相关。社会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如下:

(1)社会学是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则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①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

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③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等等。因此可以看出,社会学的影响己经融入社会保障理论之中并保持着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巨大影响力。

(2)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3)一些社会学家的努力,是社会保障理论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涂尔干的社会整合论等,都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①马克思阶级冲突理论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以冲突为阶级关系特征的阶级制度,随着时间推移,争夺经济资源的阶级冲突将会变得越来越尖锐,因此应当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贫富之间巨大差距的新社会。马克思的观点立足资产阶级的社会现实,从而具有重大意义。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德国首相稗斯麦断言“一个等着领取养老金的人是不会反政府、反社会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事实上充当着镇压工人运动的武装“大棒”之外的“胡萝卜”,是为了防止下人阶级反抗的政治丁具。

②功能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因此,社会学这门学科应该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功能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贡献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可以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置于整个社会系统来观察,并因此发现哪些部分需要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弥补。

(4)社会保障通常被纳入社会发展而非经济发展的范畴,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通常作为评价与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而非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种归类习俗或许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学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5)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道德、思想意识乃至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等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学的优势正在于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观对于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有着非常直接的启示。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及代表国家有哪些?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及代表国家有: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传统等的差异,各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

(1)社会保险型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现代社会保障模式,亦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劳动者为核心; 责任分担; 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 互助共济; 现收现付。社会保险型模式的典型代表有德国和美国。

(2)福利国家模式

福利国家模式是依据“福利经济学”理论发展起来当一种社会保障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及其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特征有: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 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 法制健全; 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模式的典型代表有英国、西欧国家、北欧国家等。

(3)强制储蓄型模式

强制储蓄型模式是与传统社会保险型模式与福利国家模式有着巨大区别的另一种社会保障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 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新加坡和智利。

(4)国家保险型模式

国家保险型模式是由前苏联创建并在20世纪中期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社会保障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并通过相应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 社会保障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其资金由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由于国家已事先做了社会保障费的预留和扣除,个人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费; 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国家保险型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前苏联。

3. 概述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制度规定。

【答案】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展了以城市为重点、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的

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开始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企业留利和费改税制度。企业从计划体制下脱离出来走向市场。这样,企业间养老金负担畸轻畸重的矛盾不断暴露出来,企业界要求均衡养老金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中国在某些地区和部门开始进行养老金社会统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制度规定如下:

1995年,国家正式决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1)社会统筹

社会统筹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将一部分上缴资金作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这种方式超出了单位管理的范围。它或者以地域作为统筹范围,或者以行业作为统筹范围,最后过渡到省级的统筹。2000年,中国大部分城镇地区养老保险实现了地市级以上的统筹。

实行社会统筹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行业之间的不公平性。同时,社会统筹便于统一管理和运作,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做到统一发放标准,实现对个人的公平。

(2)个人账户

实行个人账户,将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制度建立之初是将投保与企业投保的一部分)记在个人的名下,资金积累到个人账户中。这有利于落实个人的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个人投保的积极性,并且便于劳动者在不同体制和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职工工作调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移手续作了规定:职工在同一统筹地区调动时,转移基本养老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 职工跨统筹地区调动时,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资金。

(3)“统账结合制度”实行的办法

针对每个人的时间状态的不同,“统账结合制度”实行区别对待的办法,也就是“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

①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一一“新人”

其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资金个人缴纳的8%计入(最初办法是由企业缴纳本人工资的3%,个人缴纳8%计入),经过工作期间的积累和增值,退休后,每月按总积累额的120等分计发(按平均10年的退休余寿)。另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由个人的缴费指数工资和上一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值为标准、缴费满一年发放1%(最初办法是相当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20%)资金来源于现收现付制,由企业按工资总额的5%缴纳。

②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人员—“老人”

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发养老金,资金来源于现收现付制。

③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一“中人”

除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之外,另加一份根据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新制度实施的时间界限是以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