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38政治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案】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两者相互影响,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1)市场经济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基础条件。
①民主政治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没有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公民不可能有谋生以外的时间和兴趣关心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因此,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收入,才能为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发展政治民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机会。
②政治民主的规则是市场经济规则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运用,因此,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及其规则,是发展和完善政治民主的基础途径。
(2)政治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离不开政治民主的有力支撑。这是因为,民主的发展必然促使自由、平等、宽容、理性、诚信等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政治的民主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2. 中国政治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案】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按其内容大体上可划分为五大阶段: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
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的夏、商和西周,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字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记载。在商朝,其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了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就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代表着奴隶主统治的周王室日趋衰微,旧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这种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卞要围绕着“礼”与“法”、“神”与“人”、“君”与“民”、“君”与“国”的关系以及统治手段等问题各抒己见,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商鞍、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及阴阳家、名家等等。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其间历经离乱,但是,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却是其基本特征,为了维护这种统治,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了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糯
合了各家学说的观点,另一方面以“天人三策”再次把它与神的意志相结合,并提出了“罢黔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就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的思想格局。
①晚清统治者继续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统治的精神支柱,以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大厦。而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的原则,以儒家政治学说为本体,以西学皮毛为工具,终告失败。
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寻求强国富兵之道,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其突出代表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介绍和倡导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设计中国的资本主义蓝图,对封建政治学说产生了极大冲击。
③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我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的首批代表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进行政治活动的理论指南。
(5)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成为中国政治学的主导内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国政治学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就目前我国政治科学发展的状况来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政治学科的研究正在逐步发生转变,体现在:
①政治学科从研究政治学一般理论和知识,向研究中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和知识的转变,政治学者努力从我国政治实践出发,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提炼我国的政治学理论和知识,并且进行对策研究;
②从对于政治思想和政治合法性的阐述和论证,逐步扩展向国家治理和战略管理的研究分析; 从宏观研究,逐步向包含中观、微观研究的方向转变; 从单一学科的研究,转向多学科和多方法的研究。 但我国政治学研究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发展,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必定不断深化发展。
3.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了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这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资本主义民主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使人们得以从独裁、神权中解放出来,用
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
(2)资本主义民主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并不断扩大和发展个人权利。因此,资本主义民主不但在资产阶级内部实现了民主,并在不同程度上把民主扩展到全社会。尽管这些民主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形式民主,但形式民主相比形式不民主的优越之处无须多言。形式上的民主也为以后无产阶级争取更大民主准备了法律依据和政治途径。因此,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民主形式上的完备都将最终促进政治民主化,使形式民主最大程度上接近事实民主。
(3)资本主义民主确立了法治原则。资本主义民主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权利。捍卫其民主制度,管理国家与社会,追求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统一。
(4)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在民主制度的保护下,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5)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历史的观点看,推翻封建专制,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的任务。资本主义民主的建立,既是对封建独裁的否定,亦为社会主义民主作了制度准备。由于资本主义民主扩大了公民的自由权利,无产阶级才得以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在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下,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并以此来团结广大群众,增强与资产阶级较量的实力,并成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领导力量。
4. 简述政治参与的内涵与特征;
【答案】(1)政治参与的内涵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2)政治参与的特征
①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由公民组成的团体。政治参与者不同于专门从事政治或政府职业工作的政治职业者,他们的政治活动是业余性质的、非连续的,因而不包括政府公职人员、政党骨干、政治候选人以及专门从事院外游说活动的人员。而且,公民不仅可以作为单独的个人参与政治,如参加选举日投票,还可以组成各种形式的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甚至政党,从而实现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利。
②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政府的活动。但并不包括与政治有关的所有活动,而只是特指那些旨在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策制定的活动。其目标直接指向政府当局,一般不包括非政府领域内的各种活动。
③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公民有关政治的知识、态度、兴趣以及个人所表现出的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意识等主观因素尽管常常与公民的实际政治参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些均不在政治参与概念所指涉的范畴之内。
④政治参与的途径常常多种多样。一般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等等,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