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17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被称为______。
【答案】自然派。
【解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说《骚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0年代,果戈理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2. 《荒原》中的两个神话原型______、______。
【答案】《金枝》; 《从祭仪到神话》
【解析】西方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和魏登女士的《从祭仪到神话》为《荒原》提供了象征结构的总体框架和意象语言。弗雷泽详细描述了巴比伦、叙利亚、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地有关阿梯斯、阿童尼斯、奥西利斯的神话,他们都是人格化的繁殖神,产生于远古民族祈祷丰收的仪式。他们的戏剧性经历可以引起四季更替及植物荣枯。神健壮,尤其是他的性能力强盛,便导致植物繁荣:而当他受到伤害、性能力被破坏或者死亡时,整个大地就会荒芜,冬季或旱季就会到来; 而神复活,荒原就复生,万物随即重新繁盛。魏登女士有关圣杯传奇中渔王的故事,实际上是古代繁殖神崇拜在教会压力下扭曲变形的文学形式。“荒原”这个标题就源于以上神话。
3.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______作家在《______》中塑造出来的。
【答案】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解析】“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
二、名词解释
4.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又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
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5.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6.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7.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8. “能”和“狂言”
【答案】“能”和“狂言”是日本的两个古典剧种,诞生于镰仓室町时期,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其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类似相声剧的形式来表演,体现出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9.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三、简答题
10.《第二十二条军规》如何体现黑色幽默的艺术特点
【答案】《第二十二条军规》反映的是二战期间,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大队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海勒把荒诞与严肃、夸张与真实、闹剧与正经调和起来,以阴冷的、玩世不恭的幽默来嘲笑一切,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使人在震颤中去思索,在喜剧中去悲哀。
(1)思想内容体现了黑色幽默
在思想上,黑色幽默的作家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痛苦而恼怒的深层体验。《第二十一二条军规》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
①通过尤索林在美国空军的生活遭遇,揭示了战争的荒谬实质,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非人道,以及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
②通过对军营黑白颠倒、生死难辨、美丑倒错等生活现象的描写,小说隐喻地表现了现代社会“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疯狂”,及其统治力量对人性的异化和扼杀,抨击了噩梦般的社会现实,揭示了世界和人生的荒谬性。“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统治集团力量和其荒谬实质的形象化体现,它将人置于无法反抗的境地,无视人的生命与存在,将世界变成一个疯人院,使人生变得荒诞不经。
③表达了在荒诞世界里进行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思想。尤索林抱着爱国热情参加军队,却发现战争不过是骗局,正义不过是幌子。他曾经试图反抗,但在现实面前最后不得不采取逃避的策略。即便如此,作为荒谬世界的“清醒者”,他的逃避从侧面突出了现实的荒诞,也反映了他拒绝与现实同流合污的勇气,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2)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征
在艺术上,黑色幽默以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阴郁可怕的故事,获得一种悲喜剧因素混杂的审美效果,故此而被视为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其主人公常常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人物,情节具有非逻辑性,整体上具有寓言性。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可以说是“黑色幽默”这一流派的代表作。
①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
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无奈。
②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一群卑鄙无耻之徒,却平步青云。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不甘于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