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17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代表泰戈尔诗歌方面成就的作品是______。
【答案】《吉檀迎利》。
【解析】泰戈尔的《吉檀迎利》中描写对印度神的尊崇,用隐秘华美的语言对身形对人生自然的诗意描绘,他凭借《吉檀迎利》以及用美丽英文翻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 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被称为______。
【答案】自然派。
【解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说《骚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0年代,果戈理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3. 苏联文论家巴赫金从______的小说创作中提炼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
【解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二、名词解释
4. 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
【答案】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是近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对荷马史诗的创作过程和是否系一人所作提出了怀疑,因而分为两大派。一派为“统一说”,认为史诗具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是一人所作,作者即荷马。另一派为“分解说”,即“小歌说”,认为如此宏伟完美的史诗不可能一赋而成,由一人创作,而且史诗中有许多事实前后矛盾,不相一致。每部史诗皆可明显地分解成若干小歌,是一些零篇编集而成,有的为后人追加,并经过窜改。
5. 乌利波(Oulipo ,或译为“潜在文学工场”)
【答案】乌利波,Oulipo 为
缩写,音译“乌力波”,直译“潜在文学工场”,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等组成的打破文本界限的松散的国际写作团体。
它由法国诗人、作家雷蒙·格诺和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创立于1960年,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世界文坛。“潜在”最初指“一定时间后起作用的方法”,后延伸出“有力量的,理论上的”等意义。最为知名的成员有卡尔维诺、乔治·佩雷克、雷蒙·格诺、雅克·鲁博等。就其本质而言,乌利波是一种具有精神同质趋向的文学思维方式。这种文学思维品质被认为是21世纪实验文学的曙光。
6.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7. 能乐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8. 俳句
【答案】俳句是日本古代重要的诗歌样式之一,也是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俳句以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按照规定,其中一般有一个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音韵上具有自然悦耳的特征。它善于以短小的形式表达诗人瞬间的感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语言含蓄凝练,风格淡雅闲寂。最有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他因不断发展创新而被称为“俳圣”。
9. 《草叶集》
【答案】《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创作于1855年至1892年,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思想是讴歌民主和自由,倡导人类平等,赞美大自然,同情下层人民,谴责剥削罪恶。《草叶集》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三、简答题
10.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文艺复兴运动出现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社会历史的原因从根本上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
①生产力的发展使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产生了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市场以及工商业,也产生了资产阶级。随着环球航行的成功和海外掠夺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新兴阶级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争取政治权利,首先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发起进攻。
②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西方利用中世纪东方的文明成果推进了海外贸易、扩张、掠夺等进程,人们活动的天地得以扩大,培养了人们的自信心,鼓舞着人们进一步探索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直接的原因
①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②在13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的市民文学,它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某些近代艺术的明显特征,体现出城市市民独特的文化品位。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受到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后,必然会适时而强劲地发展起来,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③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西方带回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尤其是1453年土耳其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大批东罗马帝国的学者逃亡西欧,被中世纪湮没了近千年的占代文化在西方获得了被重新发现的机会。资产阶级学者从这些占代文化中,发现了许多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精神,引发了一场研究古典学术的热潮。于是,饱含人本精神和现实主义思想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资产阶级即将喷涌而出的思想和激情提供了一个载体。
11.娜拉形象的意义。
【答案】娜拉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是个觉醒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主要是通过娜拉这一形象表现出来的。
(1)娜拉是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个叛逆的女性
娜拉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她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