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 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 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 (7)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二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2.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3.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二、简答题

4. 简述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于西方国家,由皮奥里和多林格创始。70年代中期后,戈登、爱德华兹、卡诺等进一步发展了皮奥里和多林格的理论。他们通过历史分析,系统地说明了劳动力市场的划分过程及其特点,说明不同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受到不同的待遇,阐明了劳动力市场划分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反对人力资本理论关于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成正比例关系的观点,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两部分,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认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是有许多区别的。

①在卞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比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不成立的。

②在种族方面,劳动力主要市场是由白人占据统治地位,这个市场工资待遇较高,就业机会多,工作比较保险,而次要市场则不然,次要市场大部分是黑人劳动力,工人工资待遇低,容易失业,没有工作保障。

(3)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使用教育文凭,将工人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力市场是资本家阶级分化工人、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有效手段。它断言,西方国家政府为青年及低下层失业者举办的各种培训不能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不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因为这些人都被困于机会有限的次要市场,培训与就业和工资收入没有多少联系。

总之,这一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工资的关系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对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正相关关系是持怀疑态度的,进而论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把劳动力分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市场受到不同的待遇,说明教育有把人等级化的作用。

5. 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是什么?

【答案】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在教育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突出代表是法国。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

(1)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

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自目棍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6. 简述当代国际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综观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 )民主化

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

(2)相对集权化

相对集权化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

(3)科学化

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科学化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 二是在现代教育管理中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技术。

(4)效率化

这是与上述几种趋势有关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强调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教育管理如缺乏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就会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诱、办事拖拉的现象,不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7. 简述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的基本内涵。

【答案】教育经费是指为教育事业发展或组织化、制度化了的教育活动所支出的费用。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的基本内涵有四点:

(1)提高教育经费预算的等级,将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合并,由款级升格为类级,将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第二次分配升格为第一次分配。

(2)赋予教育部门对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权。教育经费预算在平衡教育经费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编制,先由教育部门按教育经费的需求预算,然后会同财政和计划部门,根据国家财政可能,平衡需求与供给,提出教育经费预算建议并纳入国家预算,报同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3)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归教育部门。包括教育经费在内的国家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财政部门划拨给教育部门,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包括非教育部门举办的教育和学校)的分配、管理、监控由教育部门行使。

(4)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到县级。目前我国的财政分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因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到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