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祾恩殿
【答案】 祾恩殿是明长陵中谒陵时举行祭祀仪式的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大殿,原称“享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到天寿山朝陵,更名为“祾恩殿”。“ 祾”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极之恩”之意。祾恩殿建成于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外观重檐四阿顶,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下檐斗拱单杪双下昂,上檐双杪双下昂,顶部是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位,采用60根楠木大柱支撑殿顶。
2. 须弥座
【答案】须弥座是一种非常考宄的台基,由佛座演变而来,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它开始时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3. 盘龙城
【答案】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占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4. 克孜尔石窟
【答案】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儿石窟,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该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早期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中期出现了较多方形窟;晚期规模变小,渐趋衰落。壁画早、中期以佛本生、因缘故事和佛传为主要内容;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
二、简答题
5. 试分析紫禁城规划及建筑特点。
【答案】(1)紫禁城规划
①前朝部分主要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和殿,它是封建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的中心,每逢皇帝登位、作寿、结婚、军事出征以及新年、中秋等重大节日,皇帝就在这里接受百官朝贺,颁布命令。
②后寝部分的房屋类型比前朝的多,这里有供皇帝日常办公的用房,皇帝、皇后、皇太子、皇妃、皇太后等居住用房和供他们游乐的建筑以及服务性用房。各大大小小的建筑群之间都有通道相联系,它们排列在中轴线的两边,多而不乱,显得很有次序。
(2)紫禁城建筑特点
①从建筑的功能上讲,可以分为供皇帝行使统治权力的办公用房和供生活、游乐的用房两大类。前者在古代称为朝政用房,后者称寝居用房。在总的安排上,紫禁城继承了前代的制度,即“前朝后寝”,朝房安排在前在后面,这也是符合使用的要求的。
②在建筑的安置上,将三大殿共同放在一个高台上。中国古代喜欢把重要的建筑建在高的台基上以显示出它们的威势。将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共同建在一个台基之上,台基有三层,共高8.17米。
③在广场两侧有两座配殿及其它的房屋相围,它们的体量都比三大殿小,都建在比较低矮的台基上,从总体环境上更加突出了太和殿的显赫位置。
6. 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答案】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如下:
(1)园林的极盛时期。清代皇家修建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供统治阶级享乐。如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2)喇嘛教建筑兴盛,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的修建。
(3)住宅建筑因地而异,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局面。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的住宅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
(4)清代建筑的设计采用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三、作图题
7. 喇嘛塔
【答案】
8. 金刚宝座塔
【答案】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图 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 图